党员冬训聚能量,奏响春日“奋进曲”。今年以来,海门港新区紧扣冬训专题,创新方式方法,拓宽教育载体,充分动员、精心组织,充分发挥理论武装“加油站”、文明实践“服务站”、实干担当“练兵场”的作用,激发基层党员干部“强身补钙”、以学促行,用实际行动诠释冬训主题内涵,构建起沉浸式“三学”学习矩阵,激励辖区党员学在一线、干在一线、拼在一线,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服务群众,不断推动基层党员冬训工作提质见效。
“学”深悟透,花漾冬训凝聚思想共识
“党的二十大召开绘蓝图,举国上下,意气风发劲儿更添!今天我来打快板,说说咱们新发展,新—发—展!”近日,在海门港新区光耀村,通东博创艺术团改编的快板《党的二十大精神我来说》,赢得了在场党员群众的阵阵掌声。“这个快板唱得真好,我们不但喜欢听,还听得懂、记得住,这样的冬训真有趣。”现场一名80多岁的老党员笑呵呵地说。
一年一度的冬训是基层党员学习理论、掌握政策、提升党性修养的重要抓手。为确保理论学习“不断线”,同时让党员群众对理论知识听得懂、学得进,海门港新区不断创新学习形式,丰富活动载体,把冬训课堂搬到党员“家门口”、企业生产车间等地,为党员“补钙强身”“充电续航”,让党员冬训“有滋有味”。
宅上冬训强党性,田间冬训促增收。轧西村党总支持续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激励党员干部用思想武装头脑、引领实践,积极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党总支书记黄袁龙组织流动党员在轧西村“五心”党建广场接受党性洗礼,创新“一宅上、一刻钟、一课堂、益学时”的理念,在开放式的宅上党小组进行授课,深入讲解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坚决听党话、跟党走,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员思想觉悟和党性修养。鼓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争当宣讲员,将党的声音深入群众,打通理论宣讲的“最后一米”,以理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农民,就是要把田种好,种出效益。新群村党总支将冬训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组织有农技经验的老党员深入田间地头,与周边村民围绕本地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气候变化给农作物带来的影响、农作物配方施肥技术等方面娓娓而谈,同时向村民宣讲“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通过讲政策、解难题、问需求、优服务,把理论和实践深度融合,实现了冬训课堂“活”起来、群众“学”起来、内容“实”起来的目标。
流动党员“充电忙”,凝心聚力话发展。“党员冬训,一个都不能少!”天西村采取“线上+线下”互动的方式,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党员冬训的第一课。线上以微信群、公众号、指尖课堂等为主要阵地,党总支书记徐洪生通过流动党员微信群发送冬训学习通知后,42名流动党员积极响应,每天准时接收理论知识,开展线上讨论活动,鼓励网上留言、反馈意见、提出建议等,真正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学”;线下实行书记带头讲学,组织党员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老党员送去冬训学习大礼包,倾听老党员的入党初心故事,实现互学互助,把党性教育贯穿始终,补足精神“食粮”,做到学习不“掉线”,思想不“离线”。
冬训课堂“进企业”注入发展“新动力”。海门港新区还把非公企业作为党员冬训的重要一环,在中天绿色精品钢和艾郎风电企业里,紧扣党的二十大主题,围绕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具体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讲解,把学习、宣传和贯彻新思想引向深处,并不断引导大家将“精神食粮”与自己本职工作联系起来,不断“充电续航”。“我们将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坚定不移补短板,扎扎实实干工作,为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中天和艾郎的员工纷纷表示这次宣讲活动让他们受益良多,他们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抓住时代赋予企业的发展机遇,把促进经济发展、稳岗就业作为第一目标,努力为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企业力量。
“学用相长” 实境课堂放大冬训效应
从村居到新区,从辖区到地方,海门港新区立足自身实际,将重点工作、非遗文化以及文旅打卡等实践内容与冬训课堂有机结合,训出了党员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重要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海门这片具有光荣历史的红色土地上,先后有1800多位英雄儿女,为了民族独立、国家解放、人民幸福而英勇献身。为铭记先烈,教育后人,解放初期,海门县人民政府以部分烈士姓名,把他们的出生地或牺牲地命名为乡、村等地名。“在海门港新区这篇热土上,从国内革命战争到全国解放,再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许多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先后有近400名新区儿女英勇献身,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大家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共同参观了魅力港城展厅,使得大家在“实境课堂”中重温红色革命历史,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红色故事中进一步加深对冬训学习的理解,对红色精神的感悟。
同时我们还政校合作,带领学校的孩子来看海洋生物标本,在蓝色的背景下栩栩如生,为同学们内心播下了保护海洋、保护牡蛎礁的种子。
“远在他乡,也能感受到党组织的‘连线’,这样的体验课程是前所未有的。”来自上海的流动党员李阿姨正在永康村体验今年新申请的非遗,她与其他党员一样,对村里组织的非遗文化体验活动极富兴趣。因为很多党员可能还不知道在自己的家乡有海门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传承,永康酱菜展示了乡村特色美食文化的同时也展现了传统乡村非遗文化,我们也希望通过制作工艺的提升、产品的宣传销售等方式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传播特色农文旅产品,让非遗产品走出海门,让在外的南通人能记住“乡愁”!通过这样的实境课堂以兴趣为导向、以实践为抓手,让党员逐渐完成从“要我学”到“我想学”的转变。创新了党员冬训形式,丰富了党员冬训内涵,增加了党员冬训的吸引力与实效性。
以“学”促行,文明实践助推为民服务
海门港新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组建“8+N”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开展种类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结合“3·5”学雷锋日、“12·5”国际志愿者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全面开展理论政策宣讲、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倡导文明礼仪风尚等各类主题实践活动。海门港新区始终坚持以志愿服务助力文明实践,用文明实践滋养文明新风,努力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成为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的主阵地,以广大群众的需求为着力点,不断推动文明实践走深走实。3月5日,海门港新区“守护蔚蓝”海洋环保志愿服务队开展了一场生动有趣的海洋环保和海洋科普志愿服务活动。为更直观的向市民群众介绍海洋、科普海洋,志愿者们从蛎岈山海洋科普展示馆带来了很多海洋生物标本,通过志愿者生动有趣的海洋生物介绍、海洋知识科普、海洋保护现状普及,吸引了许多市民驻足了解。本次志愿服务活动,不仅给市民群众带来了一场海洋知识科普,让更多的人了解海洋、爱上海洋,还唤醒了大家保护海洋的意识,进一步加深了市民群众环境保护理念。
3月18日上午,海门港新区开展“名医下乡”系列活动,通过大型义诊,学术讲座等措施促进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服务广大群众。义诊活动现场,前来咨询、问诊的妇女群众络绎不绝,专家们认真聆听,问诊每一位咨询者的病情发展情况,通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解答了咨询者的各项疑惑,让参加义诊的女性朋友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妇科健康知识。义诊活动为女性朋友们带来了优质的医疗资源,同时积极营造了关爱女性健康的良好氛围。自冬训开展以来,海门港新区聚力实现冬训工作成效更足这一目标,推动党员干部理论进补和实践转化两手抓、齐步走。以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抓手,以群众多元化需求为导向,党员“化身”志愿红,联动辖区共建单位,将便民实用的志愿服务送至群众家门口。各村居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让党员冬训不仅成为理论学习的“加油站”,更是为民办实事的“大舞台”。
冬训砥砺初心,实践淬炼党性。接下来,海门港新区还将继续创新形式,让冬训工作更加贴近基层实际、贴近党员思想实际,切实把冬训成效转化为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激发干劲的自觉行动,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