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项目建设如盛夏般热浪滚滚,上半年再交亮眼成绩单,继续走在南通市前列,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项目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海门紧扣“2+12+4”工作部署,持续优化项目推进机制,“全生命周期”服务产业项目,形成项目“储备—前期—建设—竣工”滚动接续的良性循环,以更强力度和更实举措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筑牢数据背后的发展支撑、项目支撑、投资支撑,项目建设考核连续六个季度勇夺南通“龙虎杯”。
扭住招商源头
构建项目接续管理闭环
最近,海门又有9个重大产业项目进入建设库,并倒排开工时间节点,落实具体责任部门和单位,确保三季度如期开工建设。
招商引资是项目建设持续突破的“源头活水”。海门以“招商引资质效提升年”行动为抓手,创新出台《关于新时期推动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工作意见》,重塑体制机制,统筹区镇、部门、驻外招商局、国企“四支力量”,构建“政府招商+市场化招商”新格局。聚焦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科技、外资、农业“五大领域”,通过“重点产业链‘六个一’强链补链行动”,瞄准引领性、标志性优质项目,小分队、多频率精准出击,推动装备制造、集成电路等产业集群化发展。上半年,海门开展富有实效的各类招商活动84场次,42个重大工业项目、31个优质服务业项目签约。
“坚持源头对接,建立储备库、前期库和建设库,实施项目接续管理。”区项目办负责人介绍。每季度,海门从签约项目中谋划一批纳入储备库管理,并将储备库已规划论证成熟项目转入前期库,每月调度前期库项目工作进展情况,科学排定项目推进清单,重点抓好工作提前量,不让工作在某一环节停滞、卡顿或延误。完成前期工作后的项目进入建设库,通过要素保障、优化审批、现场协调等多个维度,推进项目快落地、快开工、快建设、快竣工转化。
上半年,全区新开工5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19个,完成投资48.1亿元;认定达产项目15个、竣工项目19个,当年达产率、竣工率显著提高。
强化要素保障
跑出项目审批“加速度”
总投资5亿元的南通胜嵘数字化智能工厂项目是一季度开工的南通市级重大项目。该项目从洽谈到签约仅为3个月。目前,该项目正按时间节点快速建设。
“该项目能快速签约、开工建设,与土地要素保障及时到位密不可分。”余东镇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地块是净地,当时就让我们心动了,决定落地余东!”项目负责人表示。这是海门提前做好土地征用前的所有准备工作,推行“净地出让”“看地即定地”模式的缩影。
“项目招得到,更要落得下。”海门项目办负责人说,“重点抓实要素保障,简化审批流程,不断刷新海门项目建设速度。”
坚持土地保障“走在前”。海门建立重大项目土地保障专班,对项目实行从规划选址到落地实施的全链条跟踪保障服务,让各涉土环节无缝衔接,力保“土地等项目”。截至上半年,全区43个省市重大项目中,40个项目土地保障到位。同时,海门坚持重点要素保障向重大项目倾斜,抓好能耗、排放等重点指标,进一步优化组织协调机制,实行重大项目要素保障调度会制度。上半年,10个高质量项目能评获批。
项目审批跑出“加速度”。海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好“开工一件事”、施工许可一证办理、低风险项目简易管理等先行成果,实现“拿地即开工”在产业项目建设中常态化。创新分阶段审批模式,将施工许可证分为“桩基工程”“主体施工”两个阶段办理,企业办结“桩基工程”施工许可证即可打桩,同步再办理“主体施工”许可证。“分阶段审批为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抢出至少两个月时间,海门办事效率令人惊叹!”星合机电项目负责人由衷赞叹。
全力破解难题
三级调度护航项目落地
走进位于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万高药业新项目现场,总投资20亿元的创新型生物医药项目试桩已完成,即将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项目能快速落地、开工建设,离不开政府的鼎力支持。”万高药业董事长姚俊华十分感慨。创新型生物医药项目是上半年重点开工项目,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海门街道全力保障,组织专班现场协调相关问题,确保各作业单位顺利进场,一天完成果树清理,两天完成大棚拆除,七天完成土地平整,为万高药业新项目快速推进扫清障碍。
为畅通项目建设“最后一公里”,海门建立“区政府、部门、区镇”三级调度机制,实施重大项目问题“梳理—交办—跟踪—销号”闭环管理。区镇作为项目建设主体,更是成立专班,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需区级层面协调解决的,及时上报对接。区项目办牵头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项目建设调度会,会诊难题、协调处置、跟踪问效,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同时,海门对全区实施的重点项目,建立项目推进节点清单,挂图作战,实施“红黄绿”三色管理,通过绿色指引、黄色预警、红色督导,精准施策、分类指导,确保重大项目“天天有进展、周周有变化、月月出形象”。截至6月底,全区43个省市重大项目开工率达86.8%,完成投资45.42亿元,投资完成率达54.58%,为全年目标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