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30亿元的见真精密机械项目成功试桩;5亿美元的嘉吉粮油项目已经开工;50亿元的南亚新材料项目已经试桩,15亿元的星海智能厂房拔地而起……今年以来,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热力十足,一批高质量项目落地生根。
项目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更是撬动实现千亿级园区目标的“硬杠杆”。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紧扣区委、区政府“2+12+4”工作部署,锚定工业开票销售千亿目标,将项目建设作为“关键落子”,以招引、建设、配套“三位一体”的系统思维全面布局,持续增强吸引项目的“磁场效应”,推动项目招引与项目建设双双创下历史新高,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奏响招商“三部曲”
项目质态“节节高”
海门科创投集团牵线见真精密机械、南亚新材料引荐锐智新材料、上海虹口区科经委推荐汽车零部件项目……今年以来,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精心构建的招商“朋友圈”,俨然成为项目落地的“金牌红娘”,一批批优质项目正沿着“人脉网、产业链”在此扎根生长。
“项目招引必须踩稳‘三部曲’——捕捉信息、严判质量、专业洽谈,并持续跟踪。”区委常委、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宋涯道出关键,“而信息获取的核心,则是搭建高水平的招商‘朋友圈’。”
年初,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系统出台《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工作体制机制的意见》,涵盖主导产业布局、招商主体优化、信息渠道拓展、项目研判标准及政策保障细则,全方位重塑招商体系。科技招商聚焦载体运营、平台提档、院所合作与政策配套;服务业招商围绕“数字经济+文旅”“生产性+生活性”展开;基金招商、以商引商、产业链招商……多种创新打法协同推进,以“朋友圈”为纽带,串联起区域合作、高校联动、政企互动的招商新生态。
“‘朋友圈’层次越高,项目信息质量就越优,落地成功率也随之提升。”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局局长吴建荣深有体会。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赛道,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构建起包括海门科创投集团、爱集微、武汉大学及已落户企业在内的高质量招商网络,通过点对点对接、专场推介等途径,今年成功签约9个优质新一代信息技术项目,加速产业链生态形成。
信息来源拓宽,准入门槛严格把守。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精挑细选”每一条项目信息,由主要领导把关,从投资者实力、科技含量,到市场前景、设备投入、亩均税收等,涉及标准逐一研判、分类指导。仅今年前8个月,就有10多个“不达标”项目被拒之门外。而对通过“考核”的项目,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迅速组建专班跟踪对接,整合资源、全程护航,推动有效信息快速转化为落地项目。
今年截至8月,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签约先进制造业项目41个,总投资超220亿元,其中超5亿元或3000万美元重大项目16个,认定和申报高成长型科创项目17个,九成以上项目集中于智能装备制造、集成电路及光电通信、大健康、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赛道;同时,成功引进陆地游轮等10多个高质量服务业项目,为高质量发展储备充足“弹药”。
攻坚建设“关键点”
项目建设“加速跑”
从签约到试桩仅用70天!总投资30亿元、占地200亩的见真精密机械项目,创下海门经开区重大项目建设“新速度”。
“项目不仅要引得进,更要落得下、建得快。”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办主任陈东表示,“项目建设是系统工程,要素保障、行政审批、施工推进环环相扣,我们始终秉持‘我就是投资商’的理念,换位思考,紧盯关键环节精准发力,让投资商放心、省心、暖心。”
为保障项目建设“全程加速”,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三个一”服务机制:一个项目配一个专班、一套方案定精准路径、一线工作法破解难题。早在签约阶段,专班便提前介入,排查地块障碍、平整土地;项目启动后,由项目办牵头,联合行政审批、规建、自然资源等部门建立“问题清单”,办结一项、销号一项,实现服务走在前面。
见真精密机械项目签约当天,服务专班便以“无人机+铁脚板”组合展开作业,一周内填平10余亩低洼地,为项目快速开工扫清障碍;省重点项目中远重工扩产项目,原定6月底开工,第三方招投标首次因“非标”受阻,专班立即协调区住建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紧急启动二次招标,最终于6月30日顺利取得施工许可证,确保项目按时开工。
“施工许可证拆分办理,让我们开工时间大大提前!”南亚新材料项目负责人的感慨,折射出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审批创新的“温度”。面对施工许可审批周期长的痛点,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突破常规,将许可证拆分为“桩基工程”和“主体施工”两阶段办理,企业可先凭“桩基证”进场打桩。“边审批、边建设”的新模式,成为项目加速的“助推器”。
今年1至8月,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有20个制造业项目开工,其中超5亿元项目10个,优质产业链项目10个;第三季度还将迎来7个项目开工,年底前力争实现36个项目开工,数量再创新高。
补全配套“服务网”
项目发展“底气足”
厦门路西延工程前期工作扎实推进,下月即将动工,建成后将为德迈药业、极目金属等企业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大为路(扬子江路至叠港路)即将启动建设,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内员工解决通勤难题……在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建到哪里,配套就跟到哪里。
“抓产业、上项目,配套必须同步跟进。”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局局长赵峰介绍,园区紧盯短板持续发力,不断加码功能配套建设,以优质硬环境筑牢项目发展“基石”。目前,园区规划建设的15条道路已全面启动征地,今年底至明年初将陆续开工。同时,厦门路西延、长安路——海太长江隧道的保通道路征地完成,110kV变电站站房建成,外部交通与能源保障实现再升级。
产业配套也在“提档升级”:滨江华都邻里中心加快升级改造设计,集微产业创新基地的健身房、超市、人才公寓已投入使用;220kV謇公变将于年底建成,工业污水处理厂正式运营,协鑫热电厂开工建设;謇公湖科技城内,江海777音乐餐厅开门迎客,美仑酒店加速装修,肯德基、謇公湖影视基地、云栖星境城市微度假基地等项目相继入驻……从生产到生活,从能源到商业,全方位、多层次的配套服务让企业安心发展、人才舒心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