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设备已完成内部调试,正处于试生产阶段,待竣工验收后即可全面投产。”前日,在三星镇纤云生物功能纤维和非织造填充材料智能生产项目现场,厂房内机器轰鸣。南通澜禾非织造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彭辉介绍,该项目的生产线由公司与设备生产厂家联合研发,整条生产线长达125米。工人们正忙着包装刚生产出来的被芯填充物,这些产品经过压缩包装后将发往各地。
据了解,该项目由南通澜禾非织造材料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建设,占地34.8亩,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于去年3月开工建设。彭辉表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功能性无纺填充絮片生产基地,年产能达5万吨,可满足8000万条被芯填充需求。值得一提的是,企业通过与东华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的功能性絮片研发中心,已掌握12项功能性纤维专利技术。其研发的整张式功能性絮片可直接供下游家纺企业使用,改变了传统填充物需要二次加工的产业模式。
作为国内芯类絮片生产龙头企业,南通澜禾非织造材料有限公司自2014年落户海门以来,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发展道路。彭辉介绍,企业敢于再上新项目的底气来自两方面,一是持续加大自主研发投入,拥有行业领先的技术优势;二是当地政府提供的“管家式服务”,让企业能够专注发展。“三星镇‘工业上楼’政策为我们解决了用地难题。”彭辉说,通过“工业上楼”模式,项目实现3.5的高容积率,较传统模式节约用地超百亩。项目在厂房设计上更是突破常规,打下3000多根地基桩,每根桩深达4层楼高,楼面负载达1.6吨/平方米,并配备10台20吨级重型货梯,为智能化设备安装提供了有力保障。
目前,公司已成功研发蓄能发热、红外线发热、吸湿排汗等多种功能性纤维产品,占据全国15%至20%的市场份额。未来,企业将进一步提升产品平整度、均匀度和蓬松度等关键指标,同时继续深化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重点攻关相变调温纤维等前沿技术,为叠石桥家纺产业带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