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总投资超亿元的高端航空部件项目成功落户余东镇。作为兼具产业基础与文化底蕴的区镇,余东镇正以“土地等项目、平台聚项目、招商引项目”的“三箭齐发”之势,破解发展瓶颈,激活内生动力,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奋楫争先。
熟地等待“金凤凰”
“腾笼换凤”拓空间
走进余东镇工业园,只见南通胜嵘数字化智能工厂的建设已近尾声。“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了45天,这样的速度令人惊叹。”公司负责人感慨道。去年,投资商考察后一眼相中余东,正是因为这里有“熟地”——现成的工业用地、完善的基础设施,让项目得以“拎包入驻”。
“‘土地等项目’是在激烈的招商战场中最硬的底气。”余东镇党委书记陈小锋直言。余东镇深谙土地资源是项目落地的先决要素,若临渴掘井,往往会错失良机。为此,该镇精心织就三重土地保障网。
精耕成熟地块,建立“熟地储备库”,对工业园内符合规划的地块提前完成征地、拆迁、平整等工作,配套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确保项目“拿地即开工”。目前,储备库内110多亩土地已成功“配对”——一个超亿元项目已签约落地,两个超亿元项目签约在即。相关部门正同步推进征地报批,力争年底前打桩开工。
北拓园区版图,进一步拓展工业园规模。随着现有园区项目日益饱和,余东镇按照工业园整体规划,实施北拓工程。目前,该工程相关电力线路的搬迁已经动工。北拓后,余东工业园将形成“东西贯通、南北联动”的格局,进一步夯实“土地等项目”的基础。
唤醒存量资产同样是“土地文章”的重要一笔。余东镇将有效盘活存量资产,激活低效用地,实施“腾龙换凤”,为项目招引释放更多空间潜能。
科创载体筑暖巢
孵化培育“新势力”
“选择余东,不仅因为这里有产业基础,更因为科创平台能提供全周期服务。”高端航空部件项目负责人指着国科科创园内的2800平方米厂房说,签约后便购置了首期厂房并启动装修,项目投产后年产值可达3000万元,待市场打开后,将在工业园征地20亩建设新厂区,目标年产值3亿元。
国科科创园是余东镇打造科创平台的生动缩影。目前园内18个入驻项目中,既有从事人工智能的科技企业,也有专注于精密仪器的研发团队。“初创期的科创项目往往缺资金、缺场地、缺资源,我们搭建平台,帮它们跨过‘死亡谷’。”陈小锋说。
为弥补科创载体短板,余东镇正酝酿借力工业园北拓契机,计划与区属国企合作建设占地50亩的“余东智创园”。新平台将包含研发中心、中试车间、人才公寓等设施,重点承接上海高校的孵化项目。“我们正在与上海相关高校、科创园接洽共建事宜,将余东打造成为上海高校初创项目的孵化基地。”陈小锋透露。目前,相关工作正紧锣密鼓地推进。
资本是科创项目的“催化剂”。余东镇创新思路,计划由政府牵头,联合本地龙头企业和企业家共同出资,设立民间科创产业基金。基金委托专业机构管理,重点投资处于种子期、成长期的科创项目。目前,余东镇正在走访重点企业,与企业家洽谈组建基金事宜。
多元机制拓渠道
全民参与结硕果
最近,总投资超亿元、占地22亩的新型包装材料项目签约落地余东。去年底,新北村一村干部获悉余东一能人在苏州租赁厂房,专为希诺等大企业配套生产包装材料,立即上报信息。镇招商团队火速赴苏州洽谈,不仅承诺提供用地保障,更协助规划产业链布局,最终成功引凤归巢。
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是区镇工作的“头版头条”,余东镇优化招商体制机制,构建起“专业团队+全民参与+市场力量”的立体招商网络。两支由副科级领导挂帅的专业招商团队,分赴上海、苏南、浙江等重点区域,开展“小分队、点对点”招商。上半年,签约重大项目2个。
“管行业必须管招商”的理念在余东镇落地生根。各个条线分别围绕服务业、科创、外资、农业等方向,各展所长招引项目;充分发挥村居干部作用,深挖乡贤能人资源,开展全民招商;依托企业家资源,围绕其上下游客户群,开展以商引商。余东镇调动一切资源打赢招商引资攻坚战,为下半年项目建设提供源头支撑。
市场化招商为项目引进增添新翼。余东镇携手瑞谷云企等3家专业招商机构,合作不到3个月即带来了4个项目信息,其中一个重大项目已步入实质性谈判阶段。
千年古镇的文旅底蕴,是余东镇独有魅力的招商名片。该镇整体推进古镇开发、文旅项目招引与运行,目前正筹划与国内知名文旅运营商洽谈整体开发事宜。同时,针对性引进非遗工坊、特色餐饮、精品民宿等业态,丰富文旅场景,朝着以余东为轴心的旅游目的地目标迈进。
“我镇将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咬住全年目标不放松,全力打好、打赢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攻坚战,让更多的优质项目在余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余东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缪佳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