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视窗>>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正文内容

13.5亩“小空间”迸发“大能量”

作者:海门日报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5日 点击数: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悦来镇的金易焊接材料有限公司技改项目现场,看到规整的生产车间内,现代化、智能化的生产设备高速运转,发出有节奏的轰鸣声,全力推进金属铬元素的试提纯。

金易焊接占地仅13.5亩,不足两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但就是这样的小空间,承载了一家老牌制造业企业半个世纪的发展荣光——不仅是焊接材料行业的标杆企业,还头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的光环。这家企业是如何栉风沐雨半个世纪,还持续焕发活力呢?

20世纪90年代,当同行还在批量生产传统焊接辅料时,金易焊接便展现出前瞻的视野,与上海交通大学展开深度的产学研合作,联合攻关开发出“微碳铬铁粉”。该产品上市后,迅速成为焊接材料行业的合金辅料新宠。手握“微碳铬铁粉”发明专利,金易焊接一跃成为行业的领军者。

“别人觉得我们守着老本行就能过日子,但制造业的舒适区从来都是暂时的。”金易焊接总经理蔡卫国坦言。面对焊接材料行业向低碳化、高性能化转型的新趋势以及同行企业加速追赶的竞争压力,这家老牌企业果断启动技改项目,通过提升产品核心性能,进一步拉开与同行的差距,巩固并扩大市场。

“新项目有两个变化:一是原材料不再依赖外购,而是实现自主开发;二是金属元素提纯工艺实现全面优化。”蔡卫国介绍,过去企业高度依赖外购原材料,价格和质量两个关键因素都难以自我掌控。如今,企业转变思路,自购矿石,冶炼原材料,从源头保障产品的稳定性。“现在我们既能保障自家生产的原材料所需,又能将富余的原材料对外销售,多了一条营收渠道,产业链抗风险能力也更强了。”蔡卫国补充道。

在产品纯度提升上,企业对技改项目更是下足了功夫。蔡卫国指着试生产的新样品介绍:老产品金属铬含量只有70%~89%,现在这款产品金属铬含量能提升至99%以上,气体含量在0.5%以内。为实现这一突破,在过去一年里,金易焊接投入1000万元研发资金,与国内专业企业开展联合攻关,首创“低气精炼金属铬”生产设备与全新工艺,能有效去除杂质,提升金属铬的纯度,降低产品中氮气、氢气、氧气等气体含量。“我们研发的粉末制成的焊接材料韧性强、硬度大,可广泛应用于冶金工业,适配航空、航天、核工业、电器、仪表等领域。”蔡卫国自豪地说。

技术升级带来的不仅是产品品质的提升,还有可观的市场回报与产能突破。从试产数据来看,目前这套技改生产线正式投产后,预计每月能稳定产出500吨高品质“微碳铬铁粉”,产品每吨溢价较传统的提高2万元。“按照这个节奏,后续我们计划再新增5套相同规格的生产设备,届时产能将实现跨越式增长,年应税销售有望突破5亿元。”谈及未来规划,蔡卫国充满信心。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