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之于一个人,是最青春活力的阶段;之于一家企业,则是大浪淘沙后风华正茂的关键时期。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或品牌而言,22年的发展历程,足以构成一部“巨著”。
经历22年的岁月洗礼,江苏雄风科技的这部“巨著”更为耐读,她在历经低谷、挫折中不断成长,不断突破,成功“脱胎换骨”,彰显芳华。公司先后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江苏省“绿色工厂”等。
在低谷中咬牙坚持
钴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种比较陌生的金属元素,是冶金行业很小众的产品,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2003年,原华新客车厂厂长张宝余急流勇退,投资4000万元创办江苏雄风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围绕钴类产品做文章,生产草酸钴、碳酸钴、四氧化三钴、钴粉等钴产品,广泛应用于二次充电电池、航空航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新能源汽车、机械、化工、陶瓷、通信等行业。
正当雄风科技逐步走入正轨时,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公司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一度面临崩溃的风险。其间,由于原料价格快速下跌和市场需求下降等多重因素,公司入不敷出,曾有一年亏损高达2000多万元。面临股东退股、员工工资发不出、资金流难以维系等困境,雄风科技考虑到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没有放弃,而是选择咬牙坚持。
硫酸钴是三元锂电池的原料,2016年,国家明确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产业导向,这让雄风科技看到了希望。2016年下半年起,在我国新能源汽车迅猛发展的拉动下,钴金属价格直线上升,雄风科技抓住这一契机,2017年,企业摆脱亏损,实现应税销售超6亿元,比2016年翻了一番。
在挫折中补齐短板
在新能源发展“风口期”,雄风科技终于迎来发展好时机。正当公司大踏步加速向前时,2017年,一场环保风暴袭来,这让雄风科技更加清晰地意识到,只有精益求精把各个方面做得更好,才能不惧风雨,也只有更加注重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齐头并进,企业才能获得持久发展。
公司补短板、强弱项,投入500万元对环境保护设备提档升级,完成“煤改气”项目改造,对原吸收装置进行换代升级,重新布局与改造厂区内的雨污分流系统等。2018年,公司又投入350万元增加水处理项目、新型吸收和回收装置,确保所有水、气排放都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
为了提升产品质量,公司自我加压,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15版;推行严格的全过程质量管理,深入每一个操作细节;抓好生产成本管理,不断降低原辅材料消耗,提高钴生产回收率;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将公司打造成花园式工厂。嫩绿的草坪遍布公司每一个角落,各种树木郁郁葱葱,两排现代化的厂房掩映其间,实现企业与自然生态的完美结合。经历挫折后,雄风科技越挫越勇。
在稳健中坚守发展底色
“最近几年公司稳健发展,我们始终坚守发展底色,从外表看,我们还是原来的公司,但是实质已经发生巨变,从初创时的‘粗放生产’实现‘脱胎换骨’的跃升。”公司董事长张晓权告诉记者。
2019年至2021年,公司每年投入销售收入的3%用于研发,总计4000万元,在技术开发和材料应用方面走在国内前列,已获得30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工艺技术水平在行业内树起标杆,产品被下游领军企业列为免检产品。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钴业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公司的两款主打产品“高纯锂离子电池钴基材料(氧化钴、硫酸钴)”2020年全国市场占有率达16.76%,排名全国第八,2021年、2022年分别以17.58%、18.23%提升排名到全国第六。2023年,公司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公司加快绿色化、智能化发展,自主研发生产设备,淘汰高能耗设备,实施多项节能措施,生产流程逐步实现连续化、自动化;引入设备云平台系统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向数字化、信息化转型,被评为江苏省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企业四星级上云企业;利用闲置屋顶建设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推行清洁生产,做好一水多用、多级回用;加强生产废弃物的环境友好处置,生活废水与废气排放远高于现行标准要求。今年1月,雄风科技获评江苏省“绿色工厂”。
“未来,我们将秉持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理念,力争以最高品质、最优价格、最低能耗继续拓展市场,获得更多客户的认可,从而在我们这个细分领域做到小而精、小而强、小而美。”张晓权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