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视窗>> 新闻中心 乡镇要闻>>正文内容

“茉莉花开”家门口文化惠民走基层

作者:海门日报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5日 点击数:

《茉莉花》的旋律在社区百姓大舞台萦绕,书法教室里座无虚席、墨香四溢,田园山水画史馆里的乡野风光与农村的阡陌田畴重叠……自“茉莉花开 艺通江海”文艺直通车驶入海门街道以来,海门街道紧扣“群众互动参与、共享文化成果”目标,精心打造“惠民演出”“艺术课堂”“参观展演”三大板块特色活动,为居民送上一场场接地气、有热度的文化盛宴,让艺术之花在主城沃土中悄然绽放,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家门口邂逅“艺”台好戏

《四渡赤水出奇兵》集大合唱与民乐交响于一体,宛如一部生动的战争史诗;本土音乐剧《淘米记》用一瓢一粟的真诚,生动演绎了“淘米”的市井烟火;表演唱《茉莉花》凭借耳熟能详的旋律和精彩动人的舞台表演,一举夺得村民心目中的全场最佳......就在前不久,城兴村的文化广场上成功上演了一场精彩无比的“农家歌会”,这场集“器乐、声乐、舞蹈、京剧”等表演形式为一体的惠民演出,在炎炎夏日为村民们带来了一场及时雨,一度成为大家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微信图片_20250715100715.jpg

为实现文化惠民演出精准直达“对味”,海门街道坚持基层导向,建立“您点单——我来办”需求动态采集机制,广泛收集群众喜欢听、乐意看的精彩好戏,同时根据群众需要“量身定制”节目菜单,让群众在家门口纵享文化大餐。在“潮起江海 戏韵乡情”海门山歌惠民演出、“文化走亲文艺汇演”“‘七一’文艺演出”等民间大舞台上,一场场精彩好戏轮番上演,由本土文化骨干创作的文艺精品和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乡土节目精彩亮相,生动展现了新时代基层的文化活力。

家门口体验“艺”堂好课

“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连日来,理想城社区的音乐教室里,总能传来悠扬的歌声和爽朗的笑声。为让辖区老年人在音乐的熏陶中享受惬意时光,理想城社区特邀百合法治艺术团团长龚香娟担任音乐导师,专为老年群体打造“银龄金嗓 乐享生活”声乐课堂。“年轻时就想学唱歌,现在终于圆梦了!”课堂上,龚老师将乐理知识融入歌曲教学中,学员们跟着伴奏练习呼吸法和音阶,学唱经典曲目。动人的歌声里,不仅饱含着大家对音乐的热情,更蕴藏着邻里间的默契呼应。

微信图片_20250715100727.jpg

为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对艺术的热爱和学习需求,海门街道充分盘活舞蹈室、器乐室、书法教室等文化阵地资源,精心开设音乐、美术、书法、诗词鉴赏、非遗手作等群众喜爱的特色课程,同时邀请文化名师坐镇教学,为课堂效果加分。书法课堂上,老师带领学员在笔墨晕染间感受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绘画课堂上,孩子们释放艺术潜能和想象力,用画笔描绘心中的五彩世界;非遗手工课堂上,居民们在巧手翻飞中感受传统手艺的温度……音符的灵动、画笔的色彩、诗词的韵律让课堂的文化气息愈发浓郁,更让文化的种子在居民心间生根发芽。

家门口欣赏“艺”场好展

中国田园山水画史馆凭借丰厚的馆藏资源以及学术意义、社会意义,已经发展成海门特色文化品牌、中国美术南通现象之一。为丰富辖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越秀路社区组织居民走进中国田园山水画史馆,带领大家在参观美术展馆的过程中感知艺术之美、涵养审美情趣。“这幅画的场景太逼真了,简直跟我的老家一模一样!”在一幅幅名家画作前,居民们纷纷驻足欣赏。从四汀宅沟、田园民居、桑竹人家到河中小舟、宅门青竹、野桥老桑,大家在笔墨勾勒的山水田园风光里找寻着记忆深处的生活场景,读懂“田园”不是遥不可及的诗意。

微信图片_20250715100746.jpg

为实现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最后一公里”,海门街道积极整合辖区中国田园山水画史馆、“毓秀茅镇”展示馆、“周占贤工作室”、各村史馆等本土文化阵地,同时链接区文化馆、美术馆、图书馆、江海博物馆等公共资源,以“作品引进来+居民走出去”的形式,多方联动开展书画展览、主题讲座、非遗作品展呈等名作好展活动,为居民们带去一场场丰富多元的文化体验。同时,街道立足“1+62+N”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体系,持续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打造更多集展览、阅读、研学、游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点亮群众品质文化生活。

茉莉芬芳沁心脾,艺通江海传雅韵。下阶段,海门街道将持续深耕文化土壤,积极搭建文化桥梁,让“文艺直通车”搭载更多的居民开启一场场浸润心灵的文化之旅,让“茉莉花开”的淡雅芬芳常驻居民心间,让“艺通江海”的文化清风持续吹拂主城大地!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