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视窗>> 新闻中心 乡镇要闻>>正文内容

聚焦中心 创新作为

作者:海门日报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19日 点击数:

新年伊始,开发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全会,紧紧围绕开发区党工委决策部署,聚焦中心,创新作为,及早谋划新一年工作,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开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挑重担、作贡献。

招商局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技术船舶海工、智能装备三大主导产业和新能源、新医疗、新材料三大新兴领域,切实强化“招商第一 项目为王”的理念,大力弘扬“四千四万”精神,不断创新招商体制机制,用力和借力相结合,不断提升招商人员的招商技能,当好开发区招商引资的“主力军”,全力推进强链补链延链招商,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为主攻方向,招大引强、招新引特,重点推进在手在谈的超50亿元项目招引,并尽快签约落地。加强与高力国际、爱集微、融信产业联盟等专业机构合作,全年开展各类专题招商推介会不少于10次,持续不断拓展项目信息源。加强与外国驻沪领事馆商务处的交流对接,积极组织参与赴欧美、日韩等地境外招商,捕获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上市公司、跨国公司、龙头企业的投资信息,力争在重大外资项目招引上取得新突破。确保全年完成签约重特大项目25个,其中100亿元项目1个、50亿元项目2个、超3000万美元项目5个,到账外资2.5亿美元,完成科创项目40个。

经发局加大摸排力度,培育新增长点,对于符合进规要求或有望达到进规要求的新老企业,进行实地走访。同时与项目办、招商局等部门做好对接,做好项目进度跟踪,及时沟通进规事宜。积极与企业沟通、宣传相关奖励政策,及早让企业进规,力争做到一个不漏,圆满完成目标任务。重点关注规模工业企业应税销售完成情况,特别是对增幅负增长的百强、骨干企业,了解其下阶段开票情况,鼓励企业应开尽开,力争应税销售增幅有新的突破。重点关注超大体量企业,发挥企业的支撑力与贡献度。“一对一”跟踪外贸进出口30强外贸企业,建立靶向清单,为企业纾困解难,确保外贸出口稳健增长。加快智改数转,建立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库,鼓励企业加大智能化设备、数字软件方面的投入力度,完成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梯度培育后备企业,有序推动上市工作。

项目办充分发挥项目办统筹协调能力,进一步提升服务保障水平,理清思路、坚定方向、鼓足干劲,力争在南通国家级开发区考核中奋勇争先。紧盯成熟项目“快”推进。对全年拟开工建设的重大项目落实到专人,紧盯前期手续和问题解决。对每个项目组建专班,攻坚环评、能评、用地等核心要素,通过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健全容缺预审机制,能早则早、能快则快,实现重特大项目“拿地即开工”。全面完成全年新开工重大产业项目数。围绕目标导向“快”产出。按照“生成储备一批,竣工转化一批,产出见效一批”原则,加快形成竣工、转化达产项目梯队建设与培育机制,力争全年竣工率不低于40%,达产率不低于30%。攻坚关键节点“快”突破。加强项目推进问题的统筹协调,探索建立项目推进问题清单销号制度。项目办牵头对接,落实相关责任部门,一个问题一个清单,解决一个销号一个,以关键节点的攻坚突破,加速各个项目的快速推进。

行政审批局以更大力度释放改革红利。结合园区自贸联动创新区建设方案,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复制应用自贸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跟进落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统一化、标准化、信息化要求。以总承包合同为核心落实工程项目“施工许可一证办理”,推进试行“桩基先行”,摸索建设项目桩基工程施工许可先行办理单独发放模式,助力建设单位先行开展桩基工程施工。以首批规划环评联动创新试点园区为契机,推动新一轮规划环评应用,结合进一步加强规划环评与环评联动实施方案,将环评审批改革应推尽推,改革成果应用尽用,让更多建设项目享受政策红利。协助推进工业绿岛等规划环评明确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集中治污能力,降低企业废水治理成本,减轻企业负担。继续推行企业集群注册,落实“个转企”注册变更一步登记办理,深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与公安出入境联合审批模式,积极开展区域评估成果转化应用,全面推进项目“拿地即开工”。进一步提升“事项办理专员”精准服务能力,全力保障重大项目环评能评迅速获批。

财政局坚持把财源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全力拓宽增收渠道,做大增量、盘活存量,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加大组织财政资金力度,继续推进大财税指挥部工作。发挥好牵头部门作用,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召开税收进度分析会,全面掌握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和纳税情况、重大税源的发展变化情况,不断强化税源排查和监控,及时分析财政收入增减变化原因,牢牢把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充分发挥综合治税工作专班作用,发动园区街道全体人员共同参与引税工作,宣传综合治税政策,广泛提供税源信息,及时掌握各村在外能人情况,积极引导在外能人回乡发展,力争外地税源本地化,力争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任务。

规划建设局深入研究存量空间,科学合理研究、调整、编制有关规划,为土地成片和出让做好充足准备;根据开发区项目建设需求,对部分单元的控规作必要调整,满足项目落地的规划需求;深化落实《謇公湖科教城核心片区城市设计》成果,打造省内一流的沿江科创载体平台和一流的创业营商环境,加快产学研一体化转型步伐,真正让“来得了、爱得上、留得下”理念落到实处。组织实施项目地块七通一平工程,努力做好重特大项目及改扩建项目的规划服务和审核工作,继续做好场调、文调、灾评等工作,为土地出让提供技术支撑和基础资料。成立专班小组对挂钩建筑业企业开展持续性服务走访工作,尽心为企业排忧解难,助力建筑业企业健康发展。大力完善区域配套,补齐市政基础设施短板,积极服务好海太通道等重特大工程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继续推进人才公寓、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继续推进土地出让、城建招商工作,不断提升謇公湖片区的土地价值及城市品质。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