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视窗>> 新闻中心 乡镇要闻>>正文内容

拿出“恒心”韧劲 绣出城市好颜值

作者:海门日报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1日 点击数:

微信图片_20230511140526.jpg

紧盯“提靓”焕新城市面貌

“这边有落叶,那边车辆没摆整齐,整理一下吧。”5月4日,在复兴新村小区、“幸福湾”城市党建主题公园、圩角河边能看到一群忙忙碌碌、头发花白的老人,他们身穿志愿者马甲,走街串巷,捡拾绿化带和小区公共区域垃圾,向沿街商铺发放文明宣传资料,没过多久,楼院的地面净了,楼道整齐了……这群来自海门街道解放西路社区的老干部、老党员们,自发成立“金西阳”银发先锋志愿服务队,加入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大部队,用实际行动争当表率、争做示范。

百姓的呼声,就是文明城市创建的“指挥棒”。

车位、楼道,虽是小小方寸之地,但一头连着高质量发展,一头连着群众的生活品质。海门街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及时将“车位”“飞线”等民生项目建设与文明城市长效管理相结合,积极开展专项行动,让百姓生活更便捷。

辖区小区的提升提质与小区物业的努力分不开。从政策宣传、征求住户意见,到清理楼院杂物,海门街道新成立的物业管理办公室不仅成了社区和物业之间的“桥梁”,也让老旧小区的管理水平提档升级。近期,嘉陵江社区在巡查过程中,发现嘉南花苑高层底楼墙壁很多都污迹斑斑,影响美观,反馈给嘉南物业后,小区物业联合志愿者对小区污损的楼道墙面进行粉刷,经过几天的整治,整个楼道墙面焕然一新,获得社区居民一致好评。

窥一隅而见全貌。文明城市长效管理,铺开了一张有温度的民生考卷。海门街道各部门以“滴水穿石”的精神、“绣花功夫”的管理、“马上就办”的作风,一点一滴凝聚起了社区居民的文创合力。

着力“扮净”擦亮村庄颜值

为进一步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切实提高农村生活环境质量,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海门街道统筹部署,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近日,随着气温逐渐上升,不少河道内浮萍大量生长,对河道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不仅影响美观,也影响水质。为有效控制绿浮萍生长蔓延,海门街道围绕“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积极开展河流环境整治,打造绿色生态河流,各村掀起了人居环境提升的热潮。

同时,海门街道以路域环境整治和“8+1”工程为抓手,村居干部深入一线,协调组织村居班子、群众、志愿者共同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效健全工作机制,对宅前屋后、田间地头、道路两侧、公共服务设施环境等进行集中整治,做到全覆盖,无死角清理。同时不断巩固“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等机制,努力确保环境整治常态化,防止问题反弹。

聚焦“治乱”提升市容环境

“您好,这些东西不能在这卖,请尽快收起来。”在江海湾、招商重工等重点区域,海门街道综合执法局执法人员对占道经营的商家进行劝导、教育。很快,流摊清空,道路恢复了宽敞。

市容市貌,是城市管理水平和居民文明程度最直接的体现。

为进一步打造整洁、优美的市容环境,营造更加规范有序的城市管理秩序,海门街道加强城市管理,聚焦治理难点,狠抓市容市貌整治,巩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成效,擦亮文明典范城市底色。

自文明城市长效管理以来,综合执法局执法中队对商超、农贸市场等重点地段和区域的马路市场乱象进行拉网式整治,在下班高峰期等重点时段全员上路、集中整治,并对沿街乱堆乱放、乱搭乱挂等乱象进行集中清理清运。每天针对屡教不改的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牛皮癣”小广告治理等难啃“顽疾”自行进行局部小范围整治,动态整治流动摊贩、超门店等市容乱象。通过“大整”与“小整”相结合,执法中队各小组再进行日常管理的方式,有效遏制各类影响市容环境秩序的乱象。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