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视窗>>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正文内容

全国人大代表唐慧娟:振兴农业“芯片” 打好种业翻身仗

作者:海门日报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1日 点击数:

3月4日,2022年全国两会正式拉开帷幕。昨日12时30分,记者电话连线刚结束上午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海门兴旺肉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慧娟。“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猪粮安天下。今年两会,种质资源备受关注。”第五次参加全国两会的唐慧娟说。

“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让我倍感振奋、备受鼓舞。报告中提到,各方面要共同努力,装满‘米袋子’、充实‘菜篮子’,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现场听到这句话,我非常感动。”作为“三农”人,唐慧娟也体会到肩膀上沉甸甸的责任。

“你知道平时吃的猪肉是什么品种吗?为什么有的猪肉做出的红烧肉特别香,老远就闻到了?这和猪的品种有关,而种猪就是生猪的‘芯片’。”唐慧娟所说的“种质资源”,被称为农业“芯片”,是农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品种选育和原始创新的基础。

小小的“芯片”,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保数量、保多样、提质增效。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海门不断加强地方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目前,收集并保存地方农作物种质资源92种,畜禽品种包括海门山羊、沙乌头猪、京海黄鸡等。

“我国是世界上地方猪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但饲养的生猪约90%是从国外引进的瘦肉型猪种的后代。在江苏,有梅山猪、二花脸猪、老淮猪、沙乌头猪等众多优质本土猪品种,留住猪‘芯片’,才能留住‘家乡味’和‘家乡情’,减少对外种猪的依赖。”唐慧娟说。

为了振兴农业“芯片”,经过前期的深入走访调研、开会座谈,今年全国两会中,唐慧娟带来了《关于优化和完善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机制的建议》。她发现,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投入机制还未全面形成。“各个项目不能漫天‘撒胡椒’,要注重项目的连贯性、完整性和延续性,更好地发挥项目资金对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支撑作用。”

“要加强各级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和体系建设,优化和完善种质资源保护与繁育推广机制。”唐慧娟表示,在现存(场、田)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三级种质选育体系,构成稳定的资源保护与扩繁推广体系。通过严格审定,将承担国家和省级种质资源保护任务的骨干企业、全国和省域畜禽业主导(主推)品种的生产企业以及大中型扩繁加工一体化企业等纳入种业龙头企业中来,享受一定的政策优惠,扶持其发展壮大,使其更好地发挥帮扶带动作用,成为连接农民、连接市场、连接上下游产业的纽带和桥梁。

“种质资源保护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参与,以形成打好种业翻身仗的强大合力。同时要加强对种业科技人才的培养,促进人才稳岗与素质提升,加速推进种业队伍建设。”唐慧娟说。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