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视窗>>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正文内容

四支劲旅并进 打造“助企创新”品牌

作者:海门日报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1日 点击数:

10月19日,在区老科协助企创新三星工作站成立会上,省老科协副主席兼南通市老科协主席顾裕岳在讲话中充分肯定我区老科协助企创新工作走在了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得到了中国老科协的表彰。从2018年实施第一个“助企创新”三年行动计划至今,区老科协四支队伍齐头并进,助企创新取得显著成效。

驻站工作扎根服务 成为助企创新王牌军

2018年,中国老科协向全国各级老科协发出了“2018-2021年助力企业技术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区老科协立即行动,从建立“助企创新服务工作站”抓起。工作站就在企业里,在生产经营最前沿,感受最直接,反应最灵敏。京海集团是全国首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龙头企业,区老科协农业分会副会长沈麟书等5名老科协会员在京海集团组建“助企创新服务工作站”后,先后为企业设计申报了“生物育种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种畜禽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中加合作清洁生产流水线改造项目”等国家发改委、农业部、财政部、科技部、省科技厅项目20多个,协助企业建成了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产学研联合研究生示范基地,为企业集聚了一大批高端科技人才,促进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他们为企业培育的京海黄鸡新品种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使企业成为江苏第一、全国同行第四的国家级肉鸡良繁基地与引种中心。2021年6月,中国肉鸡高质量发展大会在京海公司召开,大会向沈麟书颁发了特别贡献奖。

“三办”团队优质服务 成为助企创新主力军

为充分发挥广大老科技工作者的自身优势,更好地助力企业创新,区老科协在全区老科协系统广泛开展了“领办、参办、帮办”的“三办”活动,推动“助企创新”往广里做、实里干。老科协会员黄炳栖原是一国企厂长,有较强的企业管理能力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他和海门依科过滤设备发展有限公司结对后,被聘为公司经理,直接参与企业管理,注重新品开发,走科技创新之路,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去年公司实现销售1.3亿元,入库税金超2000万元,今年又有了新的递增。至今,区老科协会员领办企业有17家,参办11家,帮办70家。通过“三办”,三年来帮助有关企业申报专利8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20多项,“三办”团队成了“助企创新”的主力军。

“厂会挂钩”志愿服务 成为助企创新轻骑兵

区老科协工业、环保、税务、科技等分会以及有关区镇分会40多人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与相关企业结对挂钩,经常深入企业了解诉求,把脉问诊,组织专家会诊,随叫随到,企业称他们为“助企创新”轻骑兵。区老科协企业家研究会会长施茂桐多年从事非织造布研究开发,是全国非织造布产品后整理研究“七五”科技项目完成人。他帮助南通维柏思特进行技术攻关,引进双点涂层生产线,瞄准国际市场开发新品,使该企业生产的有纺、无纺衬布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区老科协挂钩项目获南通市科协、发改委表彰的一、二、三等奖共11个,其中一等奖5个。

“示范基地”倾情服务 成为助企创新特种兵

目前,我区被省、市老科协命名为科技示范基地的企业有6家,有一批老科技工作者倾情服务于这些示范基地,成为基地建设的有力臂膀,成了“助企创新”队伍中的又一支劲旅——“特种兵”。区老科协工业分会副会长张汉祥服务于省老科协命名的科技示范基地企业——区老科协原常务理事李万盟领办的“万盟铝线有限公司”。2018年,该企业“超高强度铝包钢线”和“柔性铝包钢线”两个填补国内空白的项目研发推广进入关键阶段,李万盟不幸病逝。在这关键时刻,张汉祥挺身而出,积极帮助企业出谋划策,使这两个项目研发少受影响,受到企业新领导和员工的好评。

区老科协四支劲旅齐头并进,“助企创新”成效显著,被服务的企业中获评国家863行动高新技术项目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个,5个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制订了6项国家标准化技术生产规程、3项省级技术标准等。区老科协会长林文标荣获2021年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奖。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