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视窗>>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正文内容

余东镇这个村,以24岁的热血青年为名!

作者:海门日报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8日 点击数:

这里安眠着庄烈——1919年生于余东西后街的富户人家,1943年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那时他还叫庄树炳,穿着合身的绸缎马褂坐在学堂,听先生讲“家国天下”,一颗向往新世界的种子在心底悄悄萌芽。

资料里清晰记载,年少的他见邻居挨饿,总会悄悄分出家里的米粮,哪怕因此挨了父亲的打骂,也始终挺直着腰杆。1940年,21岁的他毅然与剥削阶级家庭决裂,正式改名“庄烈”,将心里对光明的渴望化作了实实在在的行动——投身革命洪流,用双手践行心中的信仰。从那时起,曾经的富家少爷,已然踏上了一条为劳苦大众谋出路的坚定道路。

脚下的田埂曾印着您的足迹,每一寸泥土都记得那段烽火岁月。那时的余东镇岗哨林立,日伪军的皮鞋声在巷子里敲得人心慌,您却揣着账本,深更半夜钻进信昌、恒昌等大商家——他们是敌人眼中的“肥肉”,更是抗日队伍的“粮草”。

当您借着月色翻墙时,心里定是默念着“这些税银能让战友们多一把枪、多一粒粮”。当您在牛棚里数着皱巴巴的纸币,听着远处的狗吠和炮声,会不会想起家里温暖的炕头?可您没回头。凭借“人熟地熟”的优势,在刀尖上为信仰“筹粮”,这才是真正的“硬核”青春。

80年前的那个下午,您从顺成油坊收完税后,在这里遇上了敌人。您攥紧了口袋里的税票,没有丝毫退缩。后来才知,您的五个叔叔都是日伪的爪牙。他们一定劝过您“识时务”,甚至用宗族关系逼迫您。可您说“我跟庄氏宗族没关系了”,那一刻,您心里疼吗?毕竟血脉相连。但您更清楚,有些底线比亲情更重,有些立场比性命更沉。

您被捕后,敌人把您吊在梁上打,用烧红的烙铁烫,可您只有冷笑。面对“招了就给你官做”的诱惑,您心中定是嗤之以鼻。

为了纪念您,乡亲们把五里墩附近的村子改了名。如今,这里新居连片、道路通畅。这,是不是您当年在牢房里憧憬的画面?

您牺牲时才24岁,和现在的我年纪相仿,正是憧憬未来的时候。可您选择了最艰险的道路:从锦衣玉食的少爷,到深入虎穴的税收员,再到面对烈火仍不低头的战士。曾经不懂,是什么让您舍弃这么多?站在这里,我明白了:您不是舍弃,是选择——选择用短暂的生命,为更多人换一个光明的未来。

您留下的不只是一个村名,更是一份答卷。当代青年的“烈”,是在实验室里攻克难题,是在乡村振兴的田埂上挥洒汗水,是把“家国”二字,写进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

我知道,您从未真正离开。您的“烈”,早已化作这片土地上的生机,化作我们眼里的光、脚下的路。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懂了:传承,就是让您当年用生命守护的“明天”,在我们手里变得更好。

庄烈前辈,这盛世,如您所愿;这青春,正接棒前行。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