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是第九个全国残疾预防日,今年活动主题为“预防伤害致残 共建健康生活”。今年以来,海门区残联紧扣“预防残疾、守护健康”核心,通过立体化工作体系,守护残疾人身心健康。
夯实健康生活根基
保障政策的落地见效,是残疾人稳定生活的重要支撑。在基本需求保障上,海门残联强化与民政、卫健委等部门的数据协同,今年上半年累计受理评残申请1151人次,完成新办证942人;精准发放生活补贴超4438万元、护理补贴超904万元,同时实现2.3万名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残疾人基础健康服务触手可及。
针对特殊群体需求,区残联聚焦16至59周岁无业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新增30人进入“残疾人之家”实现辅助性就业,为40人提供居家托养服务;面向全区30名60周岁以上孤寡独居残疾老人,组织区镇村三级志愿服务队开展关爱服务,用暖心服务织密特殊群体健康防护网。
在政策落实层面,区残联通过春节、全国助残日等节点,发放慰问金及慰问品价值超12万元;开展“家电圆梦”公益行动,捐赠电风扇、微波炉等小家电750件;高效处理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理赔68件,发放理赔资金22.6万元,切实降低残疾人健康生活的后顾之忧。
提升健康生活品质
推进民生实事,助力残疾人更好地“走出家门、融入社会”。今年以来,海门残联积极推进“邻里康桥”辅具驿站项目,出台管理办法规范流程,改造提升3个示范点位,计划新增5个村级点位,构建“城区技术中枢—乡镇区域枢纽—村级基层触点”三层服务架构,让辅具服务更便捷。
困难残疾儿童帮扶救助已列入2025年区政府民生实事。海门残联联合区镇(街道)残联、康复机构,建立“一人一档”信息库,初步筛查出78名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依托“海门区助残关爱专项基金”提供精准帮扶。在教育健康保障上,为75名残疾学生发放教育生活补贴,为9名残疾大学生落实学费减免,61名高中及高等教育阶段残疾学生通过线上完成补贴申请。
此外,区残联采用“订单式+点单式”结合模式开展残疾人就业培训,上半年完成17期培训,实名制覆盖280人;推荐10人参加南通市岗位精英职业技能培训,4人获培训前两名,3人入选南通市集训,以就业赋能增强残疾人健康生活的底气。
推动健康事业全面发展
在解决“基本生存、融入社会”问题后,让残疾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成为关键。
海门残联推进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开展孤独症日、爱耳日、爱眼日等主题活动;为209名残疾儿童提供免费康复服务,发放轮椅、助行器等辅具600余件(含101件即时申领绿色通道办理件),完成18人助听器验配、18人白内障手术补贴、1742名精神障碍患者服药补贴,同时培育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加入“全国儿童语言沟通研究与实践共同体”,提升康复服务专业水平。
就业服务上,海门残联开展“走访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联合市残疾人就业中心、区人社局举办6场招聘会,助力23名残疾人就业,上半年新增残疾人就业137人,以稳定就业为健康生活提供经济支撑。
通过举办残疾人文化周、健身周、趣味运动会等20余场文体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开展26次安全检查整改20处隐患,组织百余人次参与安全培训暨应急演练,为残疾人营造安全健康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