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海门高新区临江镇稻香村的村民穿梭在水稻田间,进行着定期巡查与泵站清理。连片的稻田绿意盎然、长势喜人,勾勒出一幅丰收在望的美好图景。
谁能想到,这片高标准农田核心区域,曾经面临着诸多难题,土壤肥力差、地貌不平整,田块积水现象频发,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
为改变这一状况,稻香村大力开展耕地平整、道路拓宽硬化工作,将田块宽度从先前的20米拓宽至如今的100米左右,便于大型农机作业,降低了耕作难度,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稻香村党总支书记吴健炎介绍:“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成后,粮食产量提高了15%左右。同时,农户的土地租金也从原来的每亩500元,提升到了现在的每亩1000元。”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筑牢粮食安全根基的关键抓手。2022年,稻香村完成拆迁复垦区农田改造,通过系统性建设,让1500亩核心区域实现高标准农田升级,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以后配备了智能灌溉远程操作系统,通过现场监控系统,工作人员足不出户即可控制泵站启停操作,进行稻田打水,并实时监测打水情况。吴健炎表示:“建设后实现了地块规整化,灌溉渠道和排水系统重新规划修建,形成闭环网络,旱时可通过统一渠道高效输水,涝时能快速排涝。相比传统灌溉方式,工人减少了现场巡查时间,无需走遍整片灌溉区,就能了解稻田打水情况,水资源使用较传统方式下降10%左右。”
如今,各灌区已具备“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良好种植基础。种植户可远程操控泵站启停、控制农田水位,还能实时监测墒情、苗情、虫情、灾情等情况。这一系列智能化操作,大幅降低了人力物力成本,有力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据统计,项目区内全年实现小麦亩产均值1200斤、水稻亩产均值1600斤,远超同期水平。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建设,极大地提高了海门高新区粮食生产的机械化、智能化水平,粮食产量提升明显,高产示范成效显著,为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