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视窗>>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正文内容

路通景美田成方 红色故土展新姿

作者:海门日报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8日 点击数:

正余镇南部的瑞丰村,因抗日战争时期烈士石瑞丰保家卫国、壮烈牺牲而得名。如今,这片红色故土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处处洋溢着乡村振兴的新气象。

瑞丰村的名字,承载着对烈士石瑞丰的深切缅怀。据其侄子石锦林回忆,1942年,日本侵略者从余东出发前往包场,石瑞丰所在的队伍在正余镇25大队的柏家小店地沟设伏阻击。战斗中,石瑞丰头部中弹,壮烈牺牲。如今,瑞丰村不仅铭记着先烈的名字,更将这份爱国奉献精神融入乡村发展的血脉之中。

走进瑞丰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洁宽敞的道路。近年来,村里完成了9000米的道路硬化工程,硬化面积达2.7万平方米,同时安装了1360盏路灯,实现了硬化道路亮化全覆盖。这些道路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更成为农产品运输和乡村旅游发展的“致富通道”。河道整治同样成效显著,7条河道完成了打桩和岸坡绿化,8条河道完成了清淤工程,曾经弯弯曲曲、杂草丛生的河道,如今变得整齐通畅,两岸绿意盎然。“西边几条河道整治后,原来杂草丛生的地方种上了草坪,弯弯曲曲的地方得到修理,好多地方打上了木桩。”石锦林看着焕然一新的河道,感慨不已。

过去,瑞丰村河网密布、池塘错落,这曾是这片土地的独特印记,却也把农田切割得支离破碎,“巴掌田”“鸡窝地”难以适应现代化农机作业,规模化种植更是无从谈起。2019年起,村里下定决心啃下农田整治这块“硬骨头”,通过科学规划归并零散地块、填平废弃坑塘、打通田间阻隔,让昔日零散的耕地变成了连片成方的平整良田。“后面这片农田,原来废弃的沟塘比较多,近年来我们对所有沟塘进行整治,让土地规模化,提高了产出率,仅这里就整治了近80亩。”正余镇瑞丰村党总支书记庄永芳介绍。如今,整治后的农田不仅便于机械化耕作,还吸引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驻,高效作物种植面积显著扩大,仅土地整合带来的效益提升,就为全村年增收10万余元。

从红色记忆中汲取力量,在实干奋进中焕发新颜,如今的瑞丰村正以路通景美田成方的崭新面貌,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