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视窗>>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正文内容

传承英烈精神 闯出发展新路

作者:海门日报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8日 点击数:

在江海平原的土地上,临江镇介云村的名字始终与一位年轻烈士紧密相连,他就是龚介云。80多年来,19岁的龚介云用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不仅守护着这片土地的记忆,更成为推动介云村蝶变的力量源泉。

16岁那年,龚介云毅然投身革命洪流。1944年秋,日军在江海平原疯狂“清乡”,气焰嚣张。龚介云所在的独立营决定歼灭盘踞在海安县角斜镇的日军。为联合当地的国民党军队一致抗日,事前,独立营派代表与国民党军队进行谈判。为防不测,龚介云等8名代表,各自在外衣内腰缠手榴弹。10月18日午后,龚介云等8名代表到达国民党军队驻地时,对方不但拒绝出兵联合抗日,而且将8名代表全部扣押。独立营领导一直等到当天傍晚,都无回音,进一步察觉国民党反动派卖国的罪恶用心,于是决定端掉这个毒窝,再歼灭鬼子。

战斗在夜里打响,持续至19日天明,独立营成功端掉国民党军队据点,痛击日军,残余敌人仓皇逃窜。然而,龚介云等8名英雄却在战斗中全部壮烈牺牲,年仅19岁的龚介云,用生命践行了抗日救国的誓言。

“从小听长辈讲烈士龚介云的故事,这份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介云村定职干部陈庆龄的话语,道出了村民们的共同心声,英烈的事迹早已融入村庄血脉,成为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

据了解,10多年前的介云村,还是个集体经济年收入不足20万元的“经济薄弱村”,但英烈们敢拼敢闯的劲头,始终鼓舞着村干部和村民。村两委班子深知,唯有在产业上破局,才能改变落后面貌。“近年来,我们介云村通过土地资源整合,大力发展规模化种植,打造聚海家庭农场,新建光伏电站,承接绿化养护工程,综合土地管理、门面出租等多种方式,持续获得稳定的村营收入。目前,我们的村营收入始终保持在百万元以上。”介云村党总支副书记蒋春花向记者介绍。

展望未来,介云村的发展蓝图愈发清晰。“村里将进一步整合村民手中的零散土地,提高村级土地管理经营效益;同时盘活现有固定资产,通过招商引资扩大收入来源,让红色土地在新时代焕发更强生机。”蒋春花说。

从英烈用热血守护的土地,到如今充满活力的乡村,介云村正以实际行动告慰先烈:革命精神永不褪色,奋斗脚步永不停歇。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