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中李善德反复尝试各个环节,成功把荔枝运送到长安,而在海门有位医生,他一样费尽心思把“健康知识”送到千家万户,这位医生就是海门区中医院老年科主任助理、85后副主任中医师朱红亮。
工作十余年来,他开展的健康讲座遍布医院、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养老院等地。如今,他还在老年大学开设了中医班讲学,建立了自己的健康知识分享群,并不断发表健康科普作品等。2021年,他参加苏陕协作援勉工作,让勉县百姓体验到了千里之外海门医生的关怀。
为何他会如此热衷于为老百姓普及健康知识?这与他在学校里的一次经历有关。出生于1988年的朱红亮是优秀的海中学子,2006年高三毕业后考取了南京中医药大学7年制的本硕连读。跟着老师门诊时目睹了一位年轻患者被诊断为糖尿病,老师告诉他不良的生活习惯容易导致此病。临近毕业,出自报效社会的责任心,他向导师提出投身健康科普工作的想法。导师立刻否定:第一没有临床经验,拿什么和百姓宣传呢?第二没有知名度,谁会听你的呢?还是应该从临床做起,稳扎稳打后再另行打算。
明确目标以后,朱红亮遵从导师的教诲前行。毕业后,他回到家乡海门区中医院工作。凭借近10年的临床经验,如今,他很有底气地开展起了健康宣讲。每次走上讲台,奉上精心准备的健康讲座时,他总是激情满满,滔滔不绝,殊不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个课件都源自他没日没夜地收集素材;每一个故事都取自他亲身经历的真实案例;每一句言辞都来自他前后思虑的反复斟酌。在临床工作中,朱红亮注重关注常见病、多发病,分析疾病的病因,并通过在不同科室轮转,跟随主任查房,学习沟通技巧。此外,他每天还坚持阅读健康科普文章,把实用内容记录下来。
去哪里讲呢?这可难倒了既宅又内向的朱红亮。于是,他硬着头皮去“推销”自己,积极参与医院的义诊、讲座,他去肿瘤协会、志愿者协会、老年协会等毛遂自荐,蹲点联系社区、乡村、养老院负责人等。他任劳任怨,去会场搬过凳子、发过传单,还吃过不少闭门羹。他主动备考,成为海门区中医院最年轻的副主任中医师。
医学原本就深奥难懂,自己学会都已非常吃力,要让老百姓听懂谈何容易。为讲好健康知识,朱红亮就根据不同的人群提前准备合适的材料。给学生,他选择讲解“中医文化、文物、历史名医”等知识;为企业单位人员,他介绍相关职业病的防治;对社区,他注重讲授预防“三高、中风、预防跌倒”等常见病;针对退休人员等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他就选择“药食同源、季节养生、用药安全”等养生保健知识。在讲授过程中,他尽可能多举例子,让课堂变得有趣好记。每次活动结束之后,他还会查漏补缺,加以改进。
传播健康知识,耗费了朱红亮大部分休息时间,但他却乐在其中。目前,他获得了多项荣誉,如“海门卫健系统优秀青年志愿者”“海门区中医院科普竞赛第一名”等。未来,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更多的医生参与健康科普工作,建立起有战斗力的健康宣教团队,更好地为海门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