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区民政局坚持以党建引领养老服务发展,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供给,推动养老服务从“基本保障”向“品质提升”跨越,让幸福养老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全域共建 织密养老“保障网”
发挥党组织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统筹推进“主城区、中心集镇、农村社区”三级体系建设,持续优化区、镇、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养老服务全面覆盖。目前,全区已建成养老机构60家,其中社会力量举办或运营的有56家,占比高达93.3%,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化发展格局。严把质量关口,积极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成功打造1家五级示范性养老机构,推动养老服务向标准化、专业化、智慧化迈进。上半年,成功举办南通首次银发经济发展会议,签约“芳华健康银龄适居焕新合作项目”“银耀海门文旅运营平台项目”等12个优质项目,培育“养老+医疗”“养老+康养”等新业态模式,为养老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切实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阵地升级 筑牢服务“暖心巢”
以“党建+服务”为抓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整合辖区党建资源,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聚焦“一餐热饭”小切口,做好“为老服务”大文章,全力推进社区助餐点改造升级与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建设,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吃上“暖心饭”、找到“贴心伴”。今年以来完成4个社区助餐点改造,全区15家助餐点月均服务老人超2000人次,满意度达97%,真正实现“饭菜热乎、心里暖和”。开展“银龄课堂”,开设智能手机教学、防诈骗讲座等课程,今年以来已惠及5400多名老人。建立村(居)党员带头的每周空巢独居老人上门探访关爱机制,养老服务更有温度。
科技赋能 激活康养“新引擎”
依托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系统,实现居家上门服务网格化管理,给294名助老员配备GPS,系统自动生成地理信息,通过大数据匹配,形成助老员与被服务老人的网格管理,覆盖5.5万名被服务老人;建立服务老人的健康档案,实现了对服务对象的慢病和个人服务需求的分类管理。利用医疗大数据与5G技术,居家养老推出为老服务车——移动医疗“方舱”,通过网络建立名医专家“远程诊疗”的快速通道,通过医疗“方舱车”把医疗服务送到老人的家门口,有效解决了居家养老“看病难”的痛点。今年以来,已累计为300多名老人提供了体检和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