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至7日是第34个世界母乳喂养周,今年主题为“支持母乳喂养,呵护健康未来”。近日,记者采访发现,不少新手父母对母乳喂养存在认知误区,影响了喂养的科学性与持续性。
母乳作为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免疫活性物质和水分,能满足0~6个月婴儿生长发育的全部营养需求,这是任何配方奶、牛羊奶都无法替代的。但不少家长认为宝宝6个月后母乳就失去了营养价值,从而过早停止母乳喂养。对此,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儿童保健科科长王效全解释:“事实上,6至12个月婴儿的营养需求中,母乳能满足一半甚至更多;1至2岁期间,母乳仍可提供三分之一的营养。母乳会根据宝宝的成长阶段动态调整成分,其中的免疫活性物质能增强宝宝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这是奶粉难以替代的。建议条件允许时,母乳喂养持续至2岁及以上,同时在6个月时及时添加辅食,以满足宝宝日益增长的营养需求。”
喂养中,还有家长因担心宝宝口渴,在喂母乳后额外喂水。王效全指出:“6月龄以内的宝宝,母乳喂养后通常无需额外喂水。一次哺乳中,前奶富含水分、蛋白质和乳糖,能满足宝宝的解渴需求;后奶则富含高热量脂肪,为宝宝提供能量。由于这个阶段的宝宝肾脏发育尚未成熟,过多饮水会加重肾脏负担。”
妈妈感冒时是否能继续母乳喂养?不少家长认为此时应隔离并停喂母乳。王效全明确表示:“感冒期间可以继续母乳喂养。但妈妈需注意,抱宝宝前要洗手并佩戴口罩,避免病毒传染。用药方面,需在专业医生或药师指导下服用适合哺乳期的药物,既能缓解自身不适,又不影响母乳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