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视窗>> 新闻中心 部门动态>>正文内容

滚烫的守护——海门公路人夏季工作十二时辰纪实

作者:海门日报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5日 点击数:

七月的海门骄阳似火,大地被炙烤得滚烫。当城市还在沉睡,抑或躲避着正午的毒辣阳光,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身影早已融入沥青热浪、滚烫钢梁和蒸笼般的巡查车里。他们,是海门公路的守护者。在“白改黑”的施工现场,在桥梁监测的关键节点,在隐患排查的巡查路上,在数据分析的屏幕前,他们以汗水为墨,用专业和坚韧,在十二时辰的轮转中,谱写着保障道路安全畅通的滚烫乐章。

破晓·灼热沥青上的黑绸熨烫

凌晨五点半,晨光初现,常乐镇二匡路延伸段“白改黑”改造现场已开始忙碌。橙黄色的喷油车沿着路面缓缓挪动,发出低沉的嗡鸣,在水泥路面上铺展油亮的粘层;几名工人蹲在路边,将抗裂贴仔细贴在路面接缝处,一遍遍按压确保粘牢。运输沥青的卡车一辆接一辆驶来,车斗里热气腾腾的沥青混合料在阳光下腾起白色雾气,散发着刺鼻的味道。

“沥青温度必须保持在165℃以上,才能保证摊铺效果。”施工队长一边指挥车辆停靠,一边用测温仪检查沥青温度:168℃!看着测温仪上显示的数据,他顾不得擦拭额头上的汗珠便转身协调摊铺机就位。“摊铺机开到这个位置,准备摊铺!”摊铺机缓缓启动,将倾泻而下的沥青料均匀铺开。黑色的“绸缎”在机械的推动下向前延展,边角处的工人手持特制耙子,弯腰将沥青料填补到摊铺机难以触及的缝隙,确保每一寸路面都饱满平整。此时阳光渐盛,路面反射着热浪,施工人员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背上,但他们手中的动作丝毫没有放慢,眼神始终关注着路面的平整度。

图片1.png

图1 常乐镇二匡路延伸段“白改黑”施工现场

熔炉·50℃箱梁内的精密检测

临近中午,通吕运河大桥箱梁内部温度已攀升至50℃左右,箱梁这个相对密闭的空间,俨然成了一个巨大的“烤箱”。桥梁检测师王大勇和两名技术员正神色专注地在箱梁内部进行病害检测。安全帽檐下,汗珠沿着脖颈滚落,浸透了反光背心下的衣衫。他们手中的手持式裂缝检测仪屏幕不断闪烁着,三人不厌其烦地将屏幕上跳动的数据与早已烂熟于心的桥梁裂缝安全阈值进行对比。

“高温是桥梁病害的‘加速器’,也是检查的‘黄金期’。”王大勇的声音因持续脱水而变得有些沙哑。他解释道:“高温下钢材膨胀、混凝土应力变化更明显,一些细微的裂缝、位移更容易暴露。”但这“黄金期”的代价是异常艰辛的工作环境。当他们攀爬至桥墩阴影处检查支座时,闷热潮湿的空气令人窒息,汗水瞬间浸透全身,黏腻地贴在皮肤上。检查梁底的时候需要长时间仰头,汗水顺着脖颈倒流进衣领,安全帽带勒出的红痕在汗水的浸泡下隐隐作痛,但他们依旧一丝不苟,认真地将检测数据如实记录下来。

图片2.png

图2 通吕运河大桥箱梁内部病害检测

灼浪·移动堡垒中的“鹰眼”狙击

下午2点,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间段,地表热浪将巡查车变成移动蒸笼,即便车内的空调温度开至最低,依然难抵窗外汹涌的热浪。巡查员陆振飞紧盯着车窗外飞驰而过的路面,汗水从他的额头淌下,划过晒得黝黑的皮肤。他的目光像雷达般扫视着路面——泛油、拥包、裂缝,任何异常都逃不过这双“鹰眼”。

“高温天,路面‘病害’高发,巡查频次必须加密。”巡查人员陆振飞严肃地说道。说话间,他突然示意靠边:“前面路面有隆起!”车刚停稳,推开车门的瞬间,热浪如实质般扑面而来,令人呼吸一窒。他戴上安全头盔,快步走到问题点旁,蹲下身子,手指试探着路面的温度与状态,灼热的地气透过鞋底直往上蹿。“拥包,是高温软化加上重车挤压形成的。”他迅速判断,并把结论和原因详细告诉一起巡查的年轻同事。他一边记录位置、拍摄照片,一边安排同事通过“智慧农路”APP上报隐患事件。“正麒线12K+350,余东镇红绿灯路口南侧发现拥包,面积约0.5平方米,需安排铣刨处置。”完成这一切后,他回到蒸笼般的车内,灌下一大口早已不凉的水,继续驶向下一个路段。

“我们的任务就是当好‘侦察兵’,早发现、早处置,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保障大家高温天出行安全畅通。热?习惯了!” 他笑着擦了把汗,目光再次投向窗外滚烫的路面。

图片3.png

图3 记录并上报巡查中发现的路面病害

熔金·数据海里的“健康”解码

傍晚时分,夕阳熔金,在悦来镇凤阳北路上,一辆特殊样式的SUV静静地停靠在路边,车内的两位工作人员正以特殊方式与高温“赛跑”。

后排座位上,检测员沈缪浩然身着浸透汗渍的浅灰工作服,膝盖上的笔记本电脑屏幕蓝光映在眼镜片上。他双手在键盘间翻飞,时而俯身贴近屏幕核查数据曲线,时而抬头与前排同事交换专业术语。他们紧盯着这台搭载了先进的路面三维检测装置、道路沿线设施采集装置、高精度定位装置的检测车辆的显示屏,正在对白天刚刚检测出来的数据进行初步分析评估:“第三段路面沉降数据异常,等会再重新测一下!”

车窗外,经过一天烈日暴晒的树木无精打采,而车内在路上跑了一天的检测员却依旧聚精会神。因为他们知道路况检测是直观了解道路状况的基础,是后续道路养护的关键依据,不能有一丝马虎。

图片4.png

图4 校核路况检测数据

当最后一方168℃的沥青在暮色中冷却、压实,熨平了道路的坎坷;当货隆大桥上传感器红色的指示灯悄然亮起,守护着桥梁的脉络;当巡查车的灯光在渐暗地夜色中亮起,扫描着每一寸路面;当检测车内键盘的敲击声渐息,海量数据沉淀为明日的行动指令。路知道——所有“热习惯了”的平静背后是海门公路人用血肉之躯浇筑的平安年轮。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