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视窗>> 新闻中心 部门动态>>正文内容

南通海门:法治作笔书写护“劳”新篇章

作者:海门日报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07日 点击数:

近年来,南通海门积极打造全天候、立体化、一站式的法治服务体系,为企业职工、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不同群体,筑牢坚实的权益防护屏障,在新时代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壮阔长卷上,以法治为笔,饱蘸创新与担当,挥毫泼墨书写“劳”有所依、“劳”有所得、“劳”有所用新篇章。

全天候服务筑牢企业职工权益防护墙。紧扣招聘会、劳动节等关键节点,常态化开展“送法入企”普法行动,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核心法规,以场景化解读帮助职工明晰工资薪酬、工时管理、工伤认定等法定权益边界。针对职场痛点,开设反职场欺凌、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社保合规缴纳等定制化专题培训,将法律知识转化为实用维权技能。创新打造“蔡律师职工法律服务夜咖啡”特色品牌,每周五晚六点至八点开设“法律夜市”,构建“咨询-宣传-调解-援助”全链条服务闭环,让劳动者下班后也能便捷获取专业法律支持,实现维权服务从“8小时内”到“全天候”、从“办公场所”到“生活场景”的双重延伸。依托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与12348热线,搭建劳动权益“线上 + 线下”双通道咨询体系,针对经济困难职工开辟工伤维权等“绿色援助通道”,提供文书代写、仲裁诉讼代理等全流程法律援助,确保职工维权“有求必应、有难必帮”。

立体化服务打通农民工维权高速路。组建由司法行政干警、普法骨干、“法律明白人” 构成的专业化法治宣讲团,以“农民工学法活动周”为载体,采取“走村入户释法+文艺汇演普法+典型案例宣讲+法治礼包派送”的立体式普法模式,将劳动合同签订、欠薪维权、工伤赔偿等实用法律知识送进田间地头、建筑工地,着力提升农民工依法维权意识与能力。建立法律援助、劳动保障、工会组织等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深入农民工集中的乡镇社区、企业工地,聚焦欠薪纠纷、工伤赔偿、合同履约等高频风险点,开展“拉网式”法律风险排查与预防性化解工作,将矛盾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构建“一窗审批、多点受理”三级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对申请支付报酬类援助申请实施“三当场”快速响应机制(当场受理、当场审批、当场指派律师),并免除经济困难核查程序,实现法律援助“全区通办、优先办理”,为农民工维权打造“零障碍”高速通道。

一站式服务构建新就业者暖心权益链。打造“新驿家・货车司机之家”等综合服务体,集成政务服务、党群服务、法律援助、生活休闲、心理疏导等多元功能,配备休息室、淋浴室、母婴室等基础服务设施及微波炉、医药箱、工具箱等实用设备,为货车司机等新业态劳动者提供“累可歇脚、渴可饮水、伤可用药、难可维权”的一站式暖心服务,让流动劳动者感受“家”的温度。创新推出“暖‘新’关爱十件实事”,将每月20日设立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关爱日”,累计发放超万张爱心服务券,提供免费理发、健康义诊、法律咨询等普惠性服务,切实解决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发布《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的16条措施》,引导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群体担任“兼职网格员”“社区合伙人”,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社区志愿服务等基层治理工作,在双向赋能中增强新就业群体的社会归属感与法治获得感。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