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视窗>> 新闻中心 部门动态>>正文内容

海门区三阳供销社“一站六中心”:小阵地撬动乡村大幸福

作者:海门日报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7日 点击数:

走进海门区三阳鲜行村新建的“一站六中心”服务综合体,卫生室里村民正排队体检,电子屏上滚动着农资信息,培训中心人头攒动,活动室内欢声笑语,海门区供销总社投资200余万元新建的乡村振兴“全科服务站”正在用硬件升级和技术创新重构乡村生活图景,成为新时代供销社服务“三农”的新注脚。

便农驿站:让服务长在泥土里

2024年三阳供销社鲜行村“一站六中心”项目建成之后,鲜行村村委会迁至“一站六中心”里面,村里所有的设施全部提档升级,面貌焕然一新,不仅距离上更方便村民办事,服务环境也得到了大家的好评。

站在窗明几净的甲级卫生室里,村民陆昌利开心地说道:“现在可比以前方便太多啦,不用去镇上检查血压,在村里就能检查,也能配到常用药。”每天有 10余人次在这里就诊,这里配置有诊断床、理疗设备和常用药品,解决了村民“看病拖、看病远”的问题,真正成为了村居老年人的“健康加油站”。

“一站六中心”农资供应中心大厅里,最新添置的电子大屏上实时滚动着气象信息、农资价格和农产品行情,前来办事的村民都纷纷在大屏前驻足观看,帮助农民更加精准把握市场动态,合理安排生产投入。一旁的自助贩卖机里,平价矿泉水、调味料等日用品整齐排列,扫码支付即可取用,“比小卖部还便宜,24 小时都能买”,住在附近的张大妈边扫码边说道。

助农网络:让技术流进垄沟里

正值春种时节,“一站六中心”的农服讲堂里热闹非凡,农技员方学连正在给大家培训春季田间管理知识,30多位村民围坐聆听,自建成以来,该农服讲堂已开展农药零差率宣讲、病虫害防治等多项培训,“以前靠经验种地,有了培训以后,学到了很多知识。”农服课堂每月组织2次主题培训,针对当前种植具体情况展开精准培训,让农民从“凭经验”变成“靠技术”,真正富了脑袋,鼓了口袋。

在“一站六中心”农产品加工场地上,不锈钢盆的盐齑散发着清香,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鲜行村将统一收购的雪里蕻回收称重、腌制、打包、送货,每一步都井然有序,“这里提供的场地减少了我们来回跑的麻烦,可以把所有流程都一站式解决,定点在这边,农户也都熟悉,比以前方便多了。”鲜行村村书记杨礼东说。

最让小农户们暖心的是“肥料直通车”服务。农资供应中心里,袋装复合肥码放得整整齐齐,春季用肥高峰期,三阳供销社工作人员详细记录鲜行村各户肥料需求量,对大户提供“点对点”送肥上门服务,零散小户采取“订单式”收集需求,凑够一车就配送至农资供应中心,方便小农户们拿取,针对困难群众的需求,采取“预登记+定点配送”模式,提前对接农户确定品种数量,反馈给农资店后,安排专车送货上门。截至目前,已累计为20多户特殊家庭配送农资1.8吨,节省群众运输成本近2000元。

益农平台:让幸福漫进心坎里

“一站六中心”活动室内书法字画挂满,绘画爱好者陆汉辉每到农闲时总会在这里画画,旁边围满围观的农民,几位老人戴着老花镜在活动室边的阅读角里翻看养殖书籍。在活动室外的健身区,太极揉推器、上肢牵引器等器材一字排开,村民早晚在这里锻炼身体,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搭建的百姓大舞台是全村关注的热点,2025年的“潮起江海 戏韵乡情”刚刚在此落下帷幕,“每月一次的‘百姓大舞台’就搭在村部,村民个个都能参与,满意度都大大提高了!”杨书记笑着说。

从“硬件硬”到“服务软”,从“功能全”到“民心暖”,三阳供销社鲜行村“一站六中心”打造了集为农助农、文化展示、技能培训、政策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是物理的聚集、服务的裂变,是农民的“幸福驿站”。当卫生室的药箱、培训中心的ppt、舞台上的笑脸与田地里的丰收一起画出一幅图,是海门供销社改革的生动实践,更是一幅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