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视窗>> 新闻中心 海门新闻>>正文内容

青龙河:环境“短板”成生态“样板”

作者:海门日报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1日 点击数:

整治后的青龙河,水质基本保持在Ⅳ类以内,今年首季监测结果均为Ⅲ类,水质改善明显。南通生态环境局日前对青龙河整治“回头看”时,充分肯定了海门整治成效。

青龙河全长18.79公里,北起运盐河,南至长江,流经四甲、常乐、三厂3个区镇,是海门的II级河道,也是海门14条入江支流之一。青龙河两岸分布着居民小区、商业街、学校、医院等重点生活污水排放区域。由于历史原因,青龙港老镇区及沿河两侧涉及几十家厂房,多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筑,年久失修,成为“散乱污”企业的滋生土壤,对青龙河沿线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2019年,国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曝光了三厂工业园区废水直排青龙河问题。

区委、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把开展青龙河整治作为民生改善重大项目,力争将环境“短板”变为生态“样板”。海门生态环境局协同三厂工业园区管委会及相关部门,成立了青龙河整治指挥部,组建“狼性”队伍,按下青龙河整改“加速键”,全面排查整治废水直排问题,落实整改任务,改善青龙河水质。先后累计投入近4亿元,围绕7个方面、13项整改措施和2项自我加压任务,实施区域整治、水岸共治。经过8个多月聚力攻坚,青龙河整治成效显著,沿线各类污染源排放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水环境保护的氛围已经形成,当前水质基本保持在Ⅳ类以内,达到消除劣Ⅴ类目标。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为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效,保证作为市考断面青龙河的水质,海门将持续推进各项水污染防治项目。按计划、分步骤实施农村区域分散式农户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将截污纳管向纵深推进,从镇区向农村扩散,扩大污水治理覆盖面,减轻小河道压力,做到大河要治、小河也要管。不断推进青龙化工园区整治,突出“生态赋能”“创新转型”,建设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实力样板区;2021年再关停化工企业3家,实现三厂工业园区化工企业全部关停;加强河道沿线村居巡查,对私设排污口、“散乱污”企业、畜禽养殖污染、码头堆场等及时处置,确保污染不反弹。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