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江海风貌城镇带是海门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建设的内容之一。记者近日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我区将提高空间规划编制水平,放大江海特色,“一镇一策”,分类强化梯次打造江海风貌城镇带。
记者从区发改委获悉,建设江海风貌城镇带将按照“一镇一策”进行。加强海派建筑研究和传承,留住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对改造提升城镇风貌分类施策,科学评估片区改造规模,根据难易程度,对改造难度较大、宜整体搬迁置换的区域进行整体搬迁更新,对承载时代记忆的青龙港码头进行保护性修复,对海门港新区、临江新区、三厂工业园区、常乐镇、正余镇、四甲镇、余东镇、海永镇等区镇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局部微改造,将其打造成景观亮化、公共艺术、绿色改造、博览展示等的样板工程,注重与周边景观相协调的整体外观形象,提升城镇颜值。
分类强化梯次打造。根据叠石桥家纺小镇、开发区足球小镇、正余镇机器人小镇的特色,分层次推进城镇建设,将特色小镇打造成美丽宜居城镇样板。着力提升开发区、海门港新区、临江新区等重点园区产城融合水平,打造产城、港城融合示范区。挖掘余东镇、常乐镇、三厂工业园区等区镇人文历史内涵,塑造江海文化特色旅游景区。今年,全区将启动创建常乐“张謇故里”5A景区、余东历史文化名镇4A景区、正余通东革命老区红色记忆馆3A景区,以及海永、謇公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区文广旅局副局长瞿丹介绍:“每个区镇拿出自己最亮点最特色的点位来,不仅要打造江岸线、海岸线,也要把内陆带动起来,通过沿江风光带打造,进一步提升城镇风貌,形成全域旅游风光。”
临江新区市民农庄项目总投资50亿元,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该项目突出现代农业、田园绿色规划理念,以“高科农业、文化艺术、康养休闲、生态文旅”为内容,以“农庄合院”为建筑载体,全力打造海门美丽乡村的崭新名片、长三角地区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目前,市民农庄项目一期工程已全面启动,400亩康养农庄项目已通过方案审批,谷仓艺术馆及样板展示区即将完工,计划于今年4月底投入使用。总投资2500万元、占地200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完成方案设计,近期将进入实施阶段;民居改造工程已形成初步方案,部分民居搬迁工作已启动,待完成腾房后,同步启动农房改造工程。江海风貌城镇带建设将以市民农庄项目及海永生态文旅小镇等为引领,聚力打造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生态小镇。
江海风貌城镇带建设,还将着重提升城镇配套功能。按照人本关怀、智慧舒适的要求,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立涵盖文体休闲、旅游服务、交通驿站、停车场所及无障碍、慢行设施等组成的全要素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优化城镇街区路网结构,构建绿色低碳、公交优先、方便快捷的城镇交通网络,提供高标准、多样化的配套服务。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徐海斌介绍:“我们前期主要推动优化路网结构,改善路网水平。”3月上旬调研了区域内部路网调整情况;完成沿江公路6.5公里大中修施工图设计,编制下达临江新区约6公里黑色化循环路工程建设任务,并启动了施工图设计工作;加快编制《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有效提升公交运力,购买了110辆新能源公交车并开通了1条沿江沿海公交班线,基本实现了农村客运场站“一镇一站”的站点布局。加强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农村公路网规划,对现有农村公路加强管护,结合乡村振兴,结合“农路+产业”“农路+旅游”等,打造美丽农村公路。在2021年农村公路建设计划编制时,结合张謇故里小镇、临江生物医药产业、乡村振兴先进及示范村等节点,重点开展产业农路、美丽循环路、路域环境整治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