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了解到,2020年度南通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推进整合建设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评价刚刚结束,综合信息化建设、营商环境、交易监管等多个评价项目得分,我区以99.77的最高分位列南通第一。
去年来,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围绕“为项目建设提速、为各方主体减负、为平台整合护航、为阳光交易助力”的目标定位,深入推进交易领域“放管服”改革,在激活市场资源、提升服务质效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获评全国县市级公共资源交易科技创新奖,蝉联全国政府采购百强区突出贡献单位,我区获评首届全国公共资源交易百强区。
加强信息化建设,整合相关平台和交易事项,“不见面”开标率达到新高度。区本级平台的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均实现100%“不见面”开标;区镇限额以下的工程、采购项目也实现“不见面”开标,本级平台与镇级平台的“不见面”开标率与开标量均领先南通其他8个分中心。同时,镇级“小远程”评标实现新突破,一方面着重为位置相对偏远的海永镇、海门港新区提供评委远程异地评标服务,另一方面针对技术相对复杂的综合评分项目,提供远程异地评标,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开评标效率,进一步降低廉政风险。
全面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不断强化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率,进一步营造阳光透明、规范高效的良好交易服务环境。交易中心积极落实相关惠企助企政策,在所有项目中实行小微企业“价格优惠”政策,通过取消投标保证金、在采购文件中明确预付款比例、压缩合同签订时间,进一步降低门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推进“快递式办件”服务,与中国邮政海门营业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对标前受理、投标文件递交、中标结果发放、保证金退还等环节必须的纸质材料,开通EMS办件,去年共办件900余件,打通了“不见面”交易服务“最后一公里”,大大减轻企业办事负担。持续优化窗口服务,专设延时服务窗口,做实做细预约服务,精简办事流程,取消了招标公告、招标文件备案、招标控制价备案等4个事项。
多措并举规范业务交易,实现阳光监管“大联动”。严格执行《交易市场竞争主体不良行为处理办法》,去年在3个工程项目、2个采购项目中对不良行为进行处理,对7家企业限制投标资格,对2家公司投标作无效投标处理。制定交易领域负面清单,明确了交易信息发布、管理流程、业务办理等环节的禁止事项,进一步规范交易各方主体行为。此外,不断加强信用考核力度,依据业绩、社会贡献、业务质量等,动态统计代理机构信用综合分,强化对代理机构的信用考核,联合住建、水利等六部门出台《工程建设信用综合评价办法》,强化企业信用信息在招投标过程中的运用。
去年,交易中心共完成进场交易项目1080个,交易总额221.34亿元,节约9.41亿元,增值35.12亿元。其中工程交易项目258个,交易额67.92亿元;政府采购项目459个,交易额9.51亿元;完成产权交易项目281个,交易额0.53亿元;土地出让82宗,交易额143.3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