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视窗>> 新闻中心 乡镇要闻>>正文内容

俞小惠:晚披夜色早托霞 心系老人家家到

作者:海门日报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1日 点击数:

有这样一个人,面对村民的不配合,她微笑回应;面对村民的不理解,她耐心解答;她早出晚归、不知疲倦,她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深入网格开展服务,大街小巷都有她忙碌的身影。她叫俞小惠,正余镇桥闸村村委会副社长、村第二网格长。近年来,她始终本着初心,为民办实事。

俞小惠的丈夫张兵是公司的职员,公公张广荣是村里的退休老支书。在三年的疫情防控中,一家三口都曾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虽分工不同,但执守在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线的决心却同样坚定。在父亲的影响下,春节放假在家的张兵一脉相承了父亲的精神,积极报名卡口志愿者。父子俩帮助村里设立卡点,连续多个日夜在严寒中共同站岗值守,在全村传为佳话。

那段日子,除了正常工作时间,通过步行的方式,完成了网格排查。对每家每户排查异地返乡村民,做好登记,并随时上报好相关数据的统计,严峻的疫情,俞小惠已没有了母亲、妻子、媳妇、女儿的身份,只是一个冲锋在前的战士,顾不上指导儿子作业、照顾中风的母亲、孝敬年迈的公婆。但一家人都选择做她坚强的后盾,在后面默默支持她,没有怨言,没有责备,只有宽容和支持。

“心连千家,事关百姓,疫情防控一线显风流,时时处处都做有心人……”作为一名基础干部,俞小惠发挥女性优势,将网格员这个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工作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在村民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除了做好平时工作外,她经常到村民家中走访了解民情;充分发挥人熟、地熟、社区“活地图”的作用,当好疫情防控的宣传员、巡察员、卫生员、信息员、监督员,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所在村的平安指数。

每遇特殊天气,俞小惠总要带着志愿者到空巢老人、五保老人等特殊家庭了解、咨询老人目前生活情况。好多时候天气虽冷,人心却暖,每当老人开门瞬间看到村干部到其家中,情不自禁泪眼婆娑。

服务好村民就要从小事做起,她在疫情防控中显身手,风雨中,一件红背心、一顶红帽子、一辆电瓶车、一支小喇叭伴随她走组入户传递党的政策与温暖。网格内每一家俞小惠都如数家珍,每一个特殊家庭都时时牵挂着。

2021年元宵节,她如往常一样踏着夜色回到家后,正好丈夫把热腾腾的水饺端上桌,她刚拿起筷子就想起本组的低保户张良庆来,因为前几天摔了一跤,胳膊不能动了,于是连忙端着一碗饺子给张大爷送了过去。这时的张大爷正躺在床上,俞小惠上前帮他重新换上膏药,穿好衣服,帮助他慢慢地吃完饺子,嘱咐他一定要小心,并帮他联系敬老院,这样随时有人照顾方可放心。

“火灾无情人有情,谢谢大家......”那年冬天,十四组赵大爷老两口看着收拾一新的厨房,一直感怀在心。在上个月的中旬,俞小惠在与村民在田间疏通泯沟进行排水,突然发现赵大爷家厨房间的窗户直向外冒黑烟,其老伴是中风后腿脚不利索,嗓子又发不出声,面对滚滚浓烟吓得不知所措,正急得在房屋前乱转。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俞小惠带领大家一边灭火,一边拨打119电话报警求助。很快消防员们赶到现场,动用泡沫枪成功将火扑灭。尽管俞小惠与村民们一身黑灰,浑身上下都湿透了,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但大家毫无怨言。面对烧毁的厨房,老两口坐在一边抽泣。眼看着这一切,俞小惠又送来了晚饭,去小卖部买来蚊香点上。“小惠比自己的亲闺女还要好,既周到又细致,她已经不是一次给我家送吃的了”。老人朴实的点赞,彰显俞小惠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奉献与担当,尽显人性的光芒。

春风化雨暖人心,留的安宁在人间,本着这个目标,俞小惠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巾帼风采。她的家庭曾被评为“全国抗疫最美家庭”;江苏省抗疫“最美家庭”荣誉称号;南通市“最美家庭”;南通市海门区“最美网格员”;现代快报、江苏文明网、江海晚报、海门日报等多家媒体曾进行过报道。

手上有花、肩上有责、心中有梦。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她继续履行新使命,用朴实的行动、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情操,谱写出自己人生新篇章。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