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视窗>> 新闻中心 乡镇要闻>>正文内容

全面学习《江苏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扎实走好乡村振兴理论道路

作者:海门日报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1日 点击数:

为全面落实海门区乡村振兴理论学习工作任务,以扎实的知识储备和更高层次的理论素养推进海门港新区乡村振兴工作全面开展,5月16日上午,海门港新区农业农村和社会事业局召开《江苏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学习、贯彻会议,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包小松参加会议,会议由农业农村和社会事业局局长施春伟主持。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要强化乡村振兴法治保障。从立项到实施,历时近两年,《条例》经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2023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会上,包小松带领全局同志学习《条例》精神,并对今后如何贯彻《条例》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是保持“蓄电池”式的学习,不断提升理论素质水平。人生是一个永远学习的过程,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保持饱满的学习状态。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过,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还要不断充实本领,提高能力。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够真正提升自己的修养、提高自己的本领,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条例》是我们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理论依据,从规划引领到产业发展,从美丽乡村建设到富民增收方案,我们要始终学习好、贯彻好、应用好此项理论知识,做好“蓄电池”,为接下来持续推进海门港新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指明道路。

二是加强调研,精准施策,用《条例》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工作。调查研究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同志的一贯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我们必须结合日常工作,深入基层,实际调研新区各村的发展情况,摸清各村优势与不足,根据《条例》指引,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在“一村一品”的打造上多下功夫,多练苦功,实践出更加适合新区的乡村振兴之路。

三是积极作为,真抓实干,在海门港新区乡村振兴的热土上留下坚实的脚印。坐而论,不如起而行;起而行,更要见实效。对理论的学习是提升知识储备和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更重要的是将理论付诸实践,在实干中书写奋斗的华章。在新区的领导与关心下,轧西村和港新村正在积极创建南通市2022-2023年度乡村振兴先进村,依靠打造“一村一品”品牌、探索稻虾混养等可持续村营收入增长方式的实践来保障验收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更要积极作为,不懈奋斗,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奋斗姿态擘画乡村振兴的新蓝图。

会上大家深入学习《条例》精神,并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进行了充分讨论。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