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视窗>>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正文内容

我区一农业绿色发展案例获全国推介

作者:海门日报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2日 点击数:

昨日,记者从区农业农村局获悉,农业农村部近日公布了第三批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名单,我区的“优布局 塑链条 创机制——筑牢全域农业绿色发展根基”案例上榜。本次公布的名单共有31个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获得全国推介,我区案例为全省唯一入选案例。

“优布局 塑链条 创机制——筑牢全域农业绿色发展根基”案例以“五区叠加、两带驱动”战略为核心,全力构建“空间优化、科技驱动、生态循环、三产融合”发展模式,为长三角地区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样板。

“五区两带”布局,全域打造绿色产业体系。“五区两带”布局,是我区立足区位优势、产业基础、资源禀赋而规划实施的,具体涵盖优质粮食功能区、绿色蔬果功能区、特粮特经功能区、生态畜牧功能区、智慧农业功能区以及“农文旅”农业观光带和“沿江风情”农业休闲体验带。在优质粮食功能区,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推广全程机械化和绿色栽培技术,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在绿色蔬果功能区,重点建设集新品种示范、新技术推广、标准化生产于一体的高效特色展示基地,通过推广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全面提升蔬菜品质与产量;在特粮特经功能区,重点围绕海门特色经济作物,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同步建设现代化加工中心,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产业综合效益,形成具有海门特色的特粮特经产业集群;在生态畜牧功能区,建设集海门山羊与海门黄鸡养殖、青贮饲料种植、粪污资源化利用于一体的生态畜牧产业基地,构建与区域环境承载力相协调的畜禽健康养殖技术体系;在智慧农业功能区,建设智慧农业中心和常乐“A+智能温室工场”智慧农业展示区,打造“数字一张网”管理平台,实现产业升级、乡村治理与生态监测数字化。同时,依托“农文旅”农业观光带和“沿江风情”农业休闲体验带,创新发展稻田彩绘、滨江民宿等新业态,不断擦亮“张謇故里·诗画海门”文化名片,成功入选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通过“五区两带”的协同推进,形成科技引领、产业融合、绿色发展的现代农业新格局。

绿色链条构建,加快推动三产深度融合。我区坚持以品牌建设、产业融合、流通升级为突破口,系统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体系。实施“地理标志+绿色认证”双轮驱动,成功培育6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91个绿色有机认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流程覆盖种植、加工全环节,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提升至88.74%。聚焦九龙岛文化湿地、张謇故里小镇等载体,开发红色研学、非遗体验等融合业态,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村集体持续增收;新建成的常乐“A+智能温室工场”预计年接待研学游客4万人次以上。推动冷链物流与电商协同发展,大力建设冷链物流设施,建成覆盖“田头—餐桌”的高效供应链,农产品通过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拓宽市场,冷链仓储、智能分拣等技术助力农产品增值,实现市场占有率与品牌影响力双提升。

政策机制创新,系统强化绿色发展保障。我区创新构建“财政支撑—科技引领—生态补偿”三位一体制度,整合涉农资金优先投向“五区两带”建设,将稻米产业升级、设施园艺标准园创建、绿优农产品认证、地方品种培育、秸秆综合利用等纳入本级财政重点补贴范围。明确每年不低于5%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优先保障农旅融合等新业态,满足农业绿色发展用地需求。深化与农业科研院校合作,搭建优质粮油、绿色蔬果、生态养殖等产学研平台,推进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统筹实施耕地保护、秸秆离田利用、生物农药零差价配供、水稻生态补偿等政策,探索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与市场化交易路径,形成政策集成驱动的绿色转型长效支撑。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