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开发区根据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对跨江融合进行系统研究和规划,推进区域、产业、科创、环境“四大融合”,全力打造跨江融合示范区。
开发区是海门对接上海、苏南的桥头堡。接轨上海,融入苏南,一直是开发区发展的聚焦点。建区三十年来,开发区持续不断推进跨江融合,建成了海宝工业园、复旦复华高新技术产业园、复旦科技园等跨江融合的共建园区,并将苏南国家级开发区作为学习的榜样、追赶的目标。尤其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上主动对接上海、苏南,上海建工钢构、宝钢精密钢绳、宝钢磁业、皓晶玻璃、佳之味等一大批项目在开发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随着海太过江通道、北沿江高铁、南通新机场等重大交通设施的加快推进,开发区桥头堡区位优势更加显现。开发区以此为契机,协同通道建设,立足产业发展,依托载体共建,聚焦同城一体,对接服务上海,与苏南园区合作更加密切,打造沪苏同城生活圈。突出区域融合,打造更优平台;突出产业融合,提升发展能级;突出科创融合,加快协同创新;突出环境融合,促进优质发展,让跨江融合成为开发区“二次创业再出发”的强大动力。
四大融合是一个整体,在区域融合上,开发区将更加注重规划与服务理念上的系统衔接,科学编制《魅力江湾城发展战略规划》,在产业布局、城市更新、公共服务等方面与国际接轨,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同时积极策应海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积极配合对外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对内加快与重大交通设施的衔接,学习和借鉴苏南成功经验,加大与苏南国家级开发区的合作共建,将开发区建成海门与上海、苏南同城化的“第一站”,开启“上海半小时经济圈”新时代。在产业融合上,开发区将紧紧围绕高技术船舶海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等三大主导产业进行布局,深化与上海、苏南的产业协同,推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重点推进特色园区和共建园区,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进一步提升开发区产业融合发展能力和水平。在科创融合上,开发区重点打造謇公湖科教城科创硬核,全力推进謇公湖科教城创新核心区建设,构筑“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孵化链条,加强与上海、苏南大学、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建设科创载体平台,加快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全力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的融合发展。在环境融合上,依托沿江生态景观带建设,重点打造张謇国际公园、謇公湖生态公园、南布洲湿地植物园、足球小镇等生态旅游景点,打造謇公湖旅游度假区,构筑“一人多景、三生融合”城市生态,构建旅游生态圈。同步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加快建设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运营成本最低、政府服务最优、创新创业活力最强的长三角一流营商环境,构筑营商环境圈。并按照“生态景区、科创湖区、人才社区”建设要求,推进謇公湖科教城建设,引入上海高端服务业态,打造未来生活圈,构建同城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