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余镇瑞丰村网格员用铁锹挖通田间水沟
浒通河闸开闸排水中
部分在外作业渔船停靠在东灶渔业村的港池内
根据中央气象台9月13日6时发布的台风橙色预警,今年第12号台风“梅花”已于13日凌晨移入东海南部海面,并于5时加强为强台风级。昨日,区防汛防旱指挥部发布《关于提升我区防御第12号台风“梅花”应急响应至Ⅲ级的通知》,此外,区气象台16时56分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信号,17时08分发布海区大风橙色预警信号。为应对台风“梅花”可能会对我区产生的较强风雨影响,全区各相关部门纷纷采取有效行动,做足准备,保障民生。
走进田间地头 保障农业生产
昨日上午,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前往大棚种植户家中、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田间地头,详细查看了加固措施是否到位,提醒种植户在台风来临前尽快转移到安全地带,以防造成人身伤害。此外,各个村居的网格员在农业部门指导下,迅速排查易涝地段,及时疏通涵洞、田间沟渠等排水系统,降低灾害损失。
当前正值秋粮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区农业农村局将全力做好防台风工作,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顾黄辉表示,主要从秋粮生产、农业项目和人员安全三个方面来做好相关工作,开通坝头坝埂和田间一套沟,确保雨停田干,加快暴雨后的排水降渍,尽快降低田间水位,最大幅度减少在田作物水淹时间;在建的农业设施项目要确保人员、设备、工程质量的安全,做好加固防范工作;组织农户整修加固设施大棚,重点排查检修棚膜等设施设备,修复破损薄膜,拉紧压膜线,防止暴雨冲击造成棚室垮塌,及时组织棚舍、圈舍人员安全撤离。“台风过境后,针对灾后管理,我们将及时组织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围绕排除积涝、追施肥料、病虫害防治等,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服务,最大限度减轻损失,积极协调开展灾后理赔工作,帮助农户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顾黄辉说。
在外渔船全部就近到港避风
昨日上午10点,记者在海门港新区东灶渔业村看到,渔船都秩序井然地停靠在港池内,船员们已经完成了渔船加固工作并上岸。
东灶渔港综合管理服务中心管理人员周瑜向记者介绍,接到上级部门通知后,已第一时间通知所有在外作业渔船就近到港避风,在港渔船禁止出海捕捞作业。根据北斗卫星系统显示,目前,在外作业的海门籍渔船根据作业区域不同,都已就近靠港,其中停靠在大洋港的有20条、蒿枝港的有4条、塘芦港的有2条、协兴港的有8条、连心港的有1条。“其余29条渔船已在9月13日凌晨一点前回到了本地港池,和30条尚未出海的渔船停靠在一起。回港的近200名船员已根据相关防疫要求,落实三天两次核酸检测。”周瑜说。
记者从区农业农村局渔政部门获悉,原本定于9月16日出海捕鱼作业的30条拖网类、单锚张纲张网(帆式张网)类渔船,或将推迟出海时间,待台风和海浪警报解除方可出海。
降低内河水位 防止内涝
为有效应对台风“梅花”,区水利局强化防汛责任和措施落实,加强值班值守,全力做好各项防范准备工作。
昨日上午9时30分,记者在海门浒通河闸看到,水闸正在向长江排水,降低内河水位,防止大雨造成内涝。同时,值班工作人员通过监控密切关注流域水情变化。区浒通河闸闸管所副所长李培东说:“我们9月12日下午开始预排预降,现在还在进行,把内河水位尽量往下降。目前工作人员24小时轮岗值班。”
据了解,截至昨日13时,我区片区内河水位为通吕水系2.27米(警戒2.6米)、通启西片3.25米(警戒4.0米)、通启中片2.9米(警戒3.6米)、海永鸽龙港2.3米(警戒3.2米),各片区主要河道均处于低水位状态。
上午10时30分,记者在长江海门三厂段看到,堤防管理所巡堤员们正在认真查看滩涂是否存在坍塌迹象。目前,堤防管理所白天安排一组人员巡堤,晚上指派两组人员轮流巡堤。区堤防管理所巡堤员曹汉新表示:“堤防所人员24小时值班,对江堤沿线险工险段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江堤发挥防汛防浪作用,以不怕万一的姿态防御台风‘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