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宣部命名第七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南京海关所属南通海关驻海门办事处监管科科长蒋政入选,成为江苏省获此殊荣的两名人员之一。今年44岁的蒋政,10多年来以博爱之手,为贫困地区的孩子助学筑梦,和他们一起见证脱贫,传为佳话。
1979年,蒋政出生在如东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8岁那年,他想去外面看看,于是穿上了军装。2012年,他退役后进入海关工作。从南通海关科员、南通海关查验科副科长,到如今的南通海关驻海门办事处监管科科长,他始终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一条助学新闻,一场9年情缘
2009年,央视播出了一则《爱心人士关心帮助西部贫困儿童》的新闻,画面上简陋的校舍让他大为震惊:“和20多年前我上小学时的条件一样啊!”
和节目组及志愿者联系后,蒋政与2名甘肃的贫困小学生杨嘉林、李应龙建立了一对一资助关系。当时,蒋政的工资是每个月1300元,他毫不犹豫拿出四分之一打了过去。这次资助长达9年,直到两人初中毕业。“他们打来电话,说自己毕业了,让我去资助其他孩子。”蒋政说,这些孩子的灵魂,清澈得如同山间泉水,这更坚定了他继续资助的念头。
通过一些摄影爱好者的镜头,蒋政了解到,在青海、新疆还有很多像杨嘉林、李应龙一样的贫困孩子面临辍学。他决定实地探访,继续资助。10多年里,他通过走访以及其它爱心机构的牵线,共捐助了40多名贫困学子,资助金额超10万元。
助学不容等待,说服父母理解
蒋政的父母辛苦了一辈子,背已弯,脸上皱纹纵横,也没能攒下多少财富,别说买衣服,家里锅坏了,都不舍得扔。得知蒋政助学一事后,父母表示不解和心疼:“我们不是不支持你,可你好歹把房贷还完了,再资助也不迟呀。”
面对父母的担心,蒋政用实际行动去赢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2009年时,我和妻子买了房,靠我一人的工资还贷。”蒋政说,经济上面临着不小的压力,但他的一番话,感动了他的父母。“助学等不得,就像孝顺等不得一样。”蒋政向父母讲述自己实地探访的情况,“我们节约一点,也能生活,而这些孩子,却巴望着这一点点钱,来念这个年纪该念的书。”
全家节衣缩食,也要兑现承诺
妻子木小叶是蒋政的坚实后盾。“蒋政开始助学时,我就一直支持他。”木小叶语气里,流露出对丈夫的敬佩。丈夫工作繁忙,木小叶便从他手里接过了助学接力棒。她管理着家里的收支,亲自联络远方的学子;远赴甘肃,了解受助对象的学习、生活境况。
有一年,木小叶下海经商被骗了钱,全家囊中羞涩,节衣缩食。即便如此,两人仍未产生一丝放弃资助的念头。“我俩就没商量过要不要继续助学这件事情,觉得这没啥好考虑的。”木小叶说。等手头稍微宽裕些,木小叶第一时间给受助孩子打了款。
夫妇俩的大爱潜移默化影响着儿子蒋昊洋,他们欣喜地看着儿子养成了乐于助人的品德。
感染身边朋友,延续助学之路
“我只是搭把手。”对于自己10多年的资助,蒋政觉得微不足道。到目前为止,蒋政与资助过的很多孩子都没见过面。“有一年我因公出差去新疆,就顺道看望资助过的一个学生。”蒋政回忆,当看到受助女孩家,在政府的帮助下新建了房屋,女孩顺利从医学院毕业,他真切地感到欣慰。
蒋政的朋友圈里,不少人也有资助的想法,只是苦于没有渠道。“他们会主动来问我情况,比如盐城海关的同行,我就帮助他们对接过青海等地的学生,确保他们与孩子之间保持长期、稳定的沟通。”
爱心义举做到今天,蒋政已把它当成了责任。“今天的辍学生就是明天的贫困户”,这句他曾看到的标语烙印在心里,让他不敢停下资助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