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里不仅吃得好住得好,还有完善的医疗配套设施,像在家一样自在,感觉很幸福。”昨日,住在芳华护理院的邱祖新老人开心地告诉记者。随着海门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区卫健委创新实施“3+3+N”运行体制机制,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规模适宜、功能完善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优化配置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全力推进医养融合发展,构建了医养结合的“海门模式”。
记者在芳华护理院看到,院内以单人间、双人间为主,还配备了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疗护理团队、生活护理团队为入住老人提供日常照护。医养结合,就是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实现“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模式。目前全区所有养老机构实现医疗服务全覆盖,开通了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创新提高医养结合的“宽度”“厚度”“深度”三个“度”,全方位提升医养结合机构服务。区卫健委医政科负责人冯君卿介绍,2021年全区65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率达65%,共为14.6万老年人开展了健康体检服务,设置4家护理站,实现街道全覆盖,做好居家医养结合、社区医养结合,提高医养结合的“宽度”。4家护理院与区人民医院或区中医院签订服务协议,纳入医共体统一管理,借助医共体的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提升护理院的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医养结合的“厚度”。加快推进卫生院分院“两院一体”建设,2021年投入约500万元,按照护理院的标准用于四甲镇卫生院国强分院改造,目前已经改造完毕,医院正在招聘护工,以护理院模式运行,提高医养结合的“深度”。
区卫健委还创新“公建公办、公建民营、民建民营”等多种运行模式,全面放开医养结合机构主体,增加全区护理院床位数,保障老年人能及时到专业医疗机构得到救治。“2021年新增1家护理院,目前全区护理院共4家,公建公办1家、公建民营2家、民建民营1家,新增床位数100张,总床位数达476张,进一步满足老年人床位需求,拟定‘十四五’末设置护理院床位数1600张。”冯君卿说。
创新“N”个部门协作,区卫健委与财政局、人社局、民政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医养融合发展的意见》文件,在南通属于第一个出台具体文件的区(县、市)。根据此文件,联合多部门经过现场查看,共补助护理院87万元,极大激发了医养结合机构的积极性,进一步鼓励医养结合机构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发力。
下阶段,区卫健委将在创建老年友善机构、老年人群家庭医生签约、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覆盖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周期全人群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健康海门建设,努力实现由老有所养向老有康养、老有颐养的跨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