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我省要坚决守牢安全发展底线,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昨日,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杨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应急管理部门将把学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围绕创建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的目标,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推动“本质化安全、制度化管理、自动化阻隔、实时化监控、现代化救援”,为全区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海门建设现代化篇章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今年以来,我区扎实开展新《安全生产法》宣讲活动;举办“百团进万企”“领导干部说安全”等活动;组建10个巡查督导组,开展全覆盖督查25次,完成三轮覆盖11个区镇和20个重点部门的督导巡查;按照“三管三必须”原则,逐步完善区安委会抓总、13个专委会分领域、11个区镇安委会分版块抓落实的“1+13+11”工作推进体系,实现部门安全职责到边到底。同时围绕重点行业领域,全面排查安全隐患,消除监管盲区。
为切实推进企业主体责任有效落实,区应急管理局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有关创新工作研究,形成了海门安全管理的特色亮点,并在全市推广。探索制定《小微事故规范化管理办法》,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微事故管理系统;探索制定《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重点事项清单评估标准》,对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情况进行量化评估,并结合《海门区对安全生产领域失信行为开展联合惩戒的实施办法》,创新评估结果运用、寻求社会共治,激发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内生动力,先后创成市级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示范企业20家、区级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示范企业28家。创新实施分级分色监管,提高监管工作效率。通过大数据分析,将企业风险等级由高到低划分为红、黄、蓝三级,根据等级划分,合理分配执法力量,采取委托执法、说理式执法和全员执法等方式,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执法检查,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下阶段,区应急管理局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结合打造全省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区具体要求,着眼‘防大灾、救大险、应大急’,着力防风险、保稳定、建制度、补短板,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杨杰说。区应急管理局将试点推行《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重点事项清单评估标准》,思考研讨一些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激励、惩戒机制,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加强统筹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通过普查摸清全区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客观认识全区灾害综合风险水平;持续开展自然灾害防治。
同时,区应急管理局将强化风险研判会商,在灾害预警、应急指挥、应急救援、灾后重建等方面实行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按照省级统一部署,深入推进区级应急管理指挥系统建设,加快建设完善监测预警、指挥调度、抢险救援“三大系统”。面向全社会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积极推进安全生产“五进”活动,普及安全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结合各项重点工作,有序推进专项整治目标任务完成。确保全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可控,安全生产水平本质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