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视窗>>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正文内容

“七色兵团”活跃在志愿服务一线

作者:海门日报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1日 点击数:

“政府每年都想着我,去年送拐杖,现在又送来轮椅,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还要谢谢‘红色先锋’志愿服务队的老兵们,不但将轮椅送上门, 还帮我组装并调试好, 真是服务到家了!”日前, 正余镇王灶河村的退伍残疾军人冯大爷坐在崭新的轮椅上, 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据了解,该村收到了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为优抚对象配发的康复器具,但部分康复器材体积较大,需要多人运输和安装,“红色先锋”志愿服务队的退役军人们便主动帮忙。

这一幕,是海门“红色先锋”志愿服务队开展服务的一个缩影。

组织有力 六千“红色先锋”显担当

如今,在海门的大街小巷、志愿服务值勤点、环境卫生整治和文艺演出现场……都能看到退役军人志愿者的身影。记者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了解到,目前海门各区镇、村居共成立了以优秀退役军人为主力骨干的301支“红色先锋”志愿服务队,此外,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在今年成立了14支“红色先锋”志愿服务队,这300多支队伍有近6000人。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季敏敏介绍,“红色先锋”志愿服务队分为“应急突击救援”“爱心帮扶解困”“红色文化宣讲”“老兵文艺宣传”“就业创业指导”“政策法规援助”“绿水青山保护”七类,又称“七色兵团”,每支队伍都有各自的特色,在开展活动时各有相应侧重点。

“我们不断加强志愿者队伍和志愿活动管理,各队明确相应的负责人和成员,按照自觉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着力构建‘层层有队伍、月月有服务、人人有劲头’的退役军人志愿服务新局面。”季敏敏表示,“红色先锋”志愿服务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与“不怕苦、不怕累”的军人本色相结合,全区退役军人志愿者在服务中“冲得上、讲得好、唱得响、帮得到、用真心、融真情”,获得了社会好评。

文化传承 唱响“红色先锋”主旋律

我区在开展退役军人“红色先锋”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文艺宣传和红色宣讲是亮点。

“我们的老兵文艺宣传队每年都登上‘八一’双拥晚会的舞台,只要是有关退役军人的大型活动,都有老兵文艺宣传队的身影。我们的文艺宣传突出‘兵味’,成立了老兵合唱队、萨克斯演艺队、二胡演奏队、威风锣鼓队等。今年国庆前夕,老兵文艺宣传队部分成员在大有境拍摄了快闪《退役军人向祖国致敬》,大批市民在现场观看,相关视频在抖音上的点击量突破了10万。”季敏敏告诉记者。此外,老兵文艺宣传队还将退役军人“红色先锋”志愿服务典型故事,改编成舞台剧、小品等文艺作品,通过“八一”双拥晚会、群众联欢会等进行展播。三厂镇退役老兵夫妻坚守疫情防控卡口的故事、合兴村通过“老兵叙事”讲述革命传统的故事等都被搬上了舞台,不仅有效激励了广大退役军人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模范带头作用,也增强了退役军人的归属感、获得感和荣誉感。

通过组织红色故事宣讲、老兵理论研究、“老兵叙事”等各种活动,我区唱响了“红色先锋”主旋律。四甲镇合兴村每月一期的“老兵叙事”陪伴退伍多年的老兵,一起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让老兵们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认同和群体认同。参加对象是重点优抚对象和60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还邀请现役士兵、新近退役军人、优抚对象家属等参加,每一位老兵讲述他们的军旅故事和退役后的工作、生活故事,不断激发老兵身上的正能量。

军魂铸就 坚守“红色先锋”主阵地

哪里有危险,退役军人就冲向哪里;哪里最困难,哪里就有退役军人的身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各镇村分别组建了300多支退役军人应急突击队,奋战在各个疫情防控卡口、隔离点上;临江镇介云村烈属张岳飞通过卖枇杷补贴家用,可今年枇杷成熟之际,张岳飞因交通事故住院,眼看树上的枇杷即将腐烂,老夫妻俩急坏了。“红色先锋”志愿服务队知悉后,积极组织并发动人员采摘,通过带头购买、发动亲戚朋友购买等多种方式进行售卖,最终枇杷销售一空,为烈属解了燃眉之急;在秸秆禁烧工作中,退役军人“红色先锋”志愿服务队成员化身“秸秆禁烧巡逻专员”,他们在各村巡逻检查,行走在田间地头,穿梭在林间小路,为农忙时节增添了一抹动人的“迷彩绿”……

“退役军人‘红色先锋’志愿服务队的成立,是退役军人建功新时代的再出发。”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朱红兵表示。近年来,海门的退役军人在逆行中展现了责任和担当,在帮扶中体现了关心和温暖,在平凡中展示了军人的力量和本色。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优秀退役军人加入“红色先锋”志愿服务队,为家乡作出贡献。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