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在位于正余镇的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区看到,新建成的蔬菜冷链加工物流中心已经投入使用,工人们正在井然有序地进行产品的分类、清洗、消毒、装袋等一系列步骤,解决了保鲜农产品流通“最初一公里”难题。
近年来,生鲜农产品流通量逐年增加,作为流通中的重要角色,冷链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区目前的农产品流通中,仍存在农产品损耗率高、从田间到餐桌时间长等问题,其中田间地头农产品的保鲜质量差,农产品的“最初一公里”成为薄弱环节。南通盛境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江国兴介绍:“青毛豆经过杀菌消毒、瞬间速冻入库,食用时口感跟新毛豆是一样的,这样消费者一年四季都有‘新毛豆’吃了。”据了解,正余镇蔬菜冷链加工物流中心于今年7月份开工建设,9月份完工投入运行。目前,整个中心包括冷库制冷机组整套总成、制冷机房与变压器房、聚氨酯冷库保温板及装货平台等区域,建成后的蔬菜冷链加工物流中心冷藏库可存放冷冻果蔬1500吨。
我国是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大国,每年果蔬产量、消费量高达7亿吨,约占世界的40%。随着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人们对更高质量农产品流通的追求也更为迫切。江国兴介绍,在我国目前的农产品流通环节中,由于农产品不进行预冷,直接采用棉被加冰瓶、普通冷库预冷等方式,在流通环节上的农产品损耗高达30%。而正余镇蔬菜冷链加工物流中心采取的是在农产品采收后,迅速将其降温到规定温度的作业方式。“目前对保鲜需求较高的农产品,我们都采用了这种快速预冷的方式。现在农户也不急着低价销售,采取错季销售的方式,由此带来额外的增值。”江国兴说。
记者了解到,蔬菜冷链加工物流中心的投入使用,一方面有助于农民增收,推动园区周边村和冷链物流公司签订合同,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订单农业”等模式,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确定分红比例和年限,形成了关联紧密、分工合理、链条完整、利益共享的联合发展机制,充分发挥了果蔬保鲜库建设效益。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周边百姓的就业问题,目前该中心雇用了超过50名村民参与生产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