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诗人屈原曾用此来抒发自己的志向,海门港新区实验小学教师赵兰珍则是将这句话作为座右铭,铭刻在自己的生命里,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融会到不平凡的“教书育人”中,践行着三尺讲台、一片丹心的承诺。
上周五,记者见到赵兰珍时,她正给三年级的孩子上作文课。赵兰珍的课朴实但不失精彩,严谨却透着风趣。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她,早已将“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她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探究问题的方法和创新思维的能力。虽然这个班,赵兰珍才带了3天,但孩子们都已深深喜欢上了这位平易近人的老师。
1997年秋天,赵兰珍踏上了三尺讲台。从此,扎根农村、默默耕耘、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一晃已在农村教育战线工作了24个春秋,把最好的年华都献给了这片土地和在这里成长的孩子们。赵兰珍常说:“热爱学生是一种神奇的力量。我是一位母亲,工作中我要像妈妈一样爱我的学生,用情感去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乡村学校与城区学校最大的不同是,这里有大量的留守儿童。在海门港新区实验小学,留守儿童占比超过30%。面对留守儿童,赵兰珍时不时抽出假期或课余时间,帮助他们解决生活或学习上的困难,用母亲一般的爱,温暖着孩子们的心。
“前几天,我接到了以前一个学生打来的电话,她考上了南大研究生,我为她感到高兴。”赵兰珍激动地向记者讲述了她与那个学生的故事。多年前,赵兰珍班上一名学生的母亲突发疾病去世,失去母亲,这对孩子来说,就像晴天霹雳。在那段最昏暗的日子,赵兰珍常常带那名学生回家,让年龄相仿的女儿和她作伴,给予这名学生学习以及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鼓励她勇敢面对生活。在赵兰珍的悉心照顾下,这名学生逐渐走出阴霾,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能看到学生成才,我觉得这是我们老师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刻,我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赵兰珍说。
赵兰珍除了是名出色的语文老师,还是学校的德育主任,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教育在各项活动中深入人心。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海门港新区实验小学先后开展了“情系武汉,我们一起静待花开”、 “云端”开学典礼、“凝聚爱国心 共同抗疫情——港实小网上主题班会”、 “寻访共和国同龄人少先队活动”等,进一步厚植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此外,赵兰珍还经常通过网络、书刊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培训,虚心与其他辅导员交流探讨少先队工作中的困惑与成功经验,撰写成稿,多篇少先队建设方面的论文并在省级刊物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