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在三德线青龙河桥下,潜水员携带着声呐、高清摄像头和水下测量尺等工具正在对桥梁水下桩基做深度“体检”,这标志着以海门区为代表的,南通首批农村桥梁水下桩基检测正式拉开序幕。
图1、2 潜水员在进行水下桩基检测
“我们采取的是水上、水下联合检查的方式,潜水员通过水下目测、摄像、探摸等方式,检查桩基外观是否有冲刷、偏位等情况,详细记录桩基的病害部位、数量,评定水下桩基缺损程度。水面上的技术人员利用水上监视器跟随潜水员同步进行判别。”苏交科桥梁检测工程师高宇介绍道。本次水下桩基检测共涉及青龙大桥、凤凰新桥、常乐大桥等12座航道桥梁合计约80根涉水桩,外观检查为期五天,检测完成后,将于9月底前生成检测报告,为后期桥梁维修加固提供科学依据。
自2023年开始,海门区结合辖区内桥梁及水域状况,首次尝试对通航桥梁开展水下桩基检测工作。根据桩基评定结果,2024年进一步探索水下桩基加固工程并继续将桩基检测项目列入航道桥梁养护计划。截至2024年末,完成8座桥,共计40根桩水下桩基摸探检查,并采用夹克法对高北桥、耀忠桥实施桩基的加固。本次桩基检测项目是海门区交通运输局对省中心《关于开展农村公路涉水桥梁下部结构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的迅即响应,在全市率先破局,守护桥梁的“水下生命线”,保障汛期农村桥梁安全,提升农村桥梁管养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
下一步,海门区将依托检测报告,对症施策,提前谋划2026年加固项目以及剩余桩基的水下检测,力争全面消除农村公路涉水桥梁下部结构安全隐患。始终坚持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以系统化、常态化的管理举措,筑牢农村公路桥梁安全防线,为群众安全出行和区域交通畅通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