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快速获取生产资质,近日,海门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前置指导 + 全程跟踪”的精准服务模式,成功推动南通中策浙缆科技有限公司顺利通过生产许可证后置现场审查,为企业早日投产按下 “加速键”,彰显了市场监管部门在守住质量底线的同时,跑出服务加速度的担当作为。
企业困境:后置审查标准严苛 投产计划遇阻碍
南通中策浙缆科技有限公司是余东镇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计划于2025年8月正式投产。依据《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该企业需在获证后6个月内通过市场监管部门组织的后置现场审查。但由于企业对审查细则理解不够深入,在设备布局、工艺流程、检验能力等多个关键环节存在不符合项,若不能按期完成整改,将面临停产风险,这让企业负责人忧心忡忡。
主动担当:创新“三步工作法”破解审查难题
海门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得知企业面临的困境后,迅速行动,积极协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质量监管科、标准计量科等部门的技术骨干,组建专项服务组,为企业量身定制“三步工作法”,全力破解审查难题。一是前置培训,吃透标准。专项服务组组织企业负责人、质量管理员深入学习《电线电缆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针对设备要求、检验规范等关键条款进行重点解读,帮助企业全面理解并掌握审查标准,从源头夯实合规基础。二是模拟审查,精准找茬。服务组对照审查表,对企业进行全面预检,细致排查出“电缆护套厚度检测设备精度不达标”“成品库房区域划分不明确”等5项问题,并现场给出具体的整改指导意见,让企业明确整改方向。三是全程跟踪,确保时效。安排专人与企业进行“一对一”对接,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实时解答企业在整改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同时,积极协调检测机构加急校验设备,保障整改工作按时高效完成。
审查结果:一次性顺利通过 企业盛赞服务效能
8月1日,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审查组对该企业开展后置现场审查。经过严格核验,企业的设备性能、工艺控制、质量记录等12项核心指标全部达到标准要求,一次性通过审查。企业负责人激动地表示:“余东分局不仅帮我们找到了问题所在,还手把手教我们如何整改,从提交申请到通过审查只用了20天,比我们预期的快了1个月,这样的服务效率真是太给力了!”
长效举措:构建“监管 + 服务”新模式 赋能产业升级
以此次案例为契机,海门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探索建立“证后服务”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服务质效。一是编制《电线电缆企业合规指南》,汇总审查常见问题及整改方案,免费发放给辖区内的同类企业,帮助企业提前规避风险。二是开展“质量问诊”活动,每月邀请第三方检测机构专家进入企业进行指导,重点帮扶新获证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三是搭建政企交流平台,建立电线电缆行业微信群,实时推送政策法规、标准更新等信息,畅通企业诉求表达渠道。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生产许可证后置审查是企业投产的‘最后一公里’,我们始终坚持在守住质量安全底线的前提下,通过主动服务、精准服务,避免企业因整改延误而造成损失。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店小二’精神践行服务宗旨,用专业与效率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