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苏超联赛的热浪席卷海门,这份活力也悄然浸润乡村生活。近日,在正余镇王灶河老街,南通对阵盐城的赛事直播同样点燃了夏夜激情——上千名村民与游客齐聚古街,看着户外LED高清大屏上球员的精彩攻防,欢呼与呐喊此起彼伏。这场盛夏足球狂欢,恰是江苏省传统村落王灶河老街保护性开发的生动注脚。如今,正余镇以老街为核心样板,串联全域资源,构建起“农业筑基、文化铸魂、旅游赋能”的发展新格局,让乡村振兴的画卷在这片土地上徐徐铺展。
古街焕新颜
激活发展“源动力”
7月18日晚,“茉莉花开·艺通江海”文艺直通车驶入王灶河老街,“声动正余 ‘音’你而来”2025年第二届正余歌手大赛(决赛)在此拉开帷幕,千余名游客循着歌声而来,在聆听旋律的同时,或品尝特色小吃,或漫步青砖黛瓦间追溯历史脉络。
自2020年列入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录后,正余镇以国家级农村综改试点为契机,秉持“修旧如旧”理念推进保护性修缮,通过“三还原”让老街重焕生机:还原理发铺、杂货铺等“老店铺”,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圈,既便利了村民日常,又重现了市井烟火气;复原王灶河饭店、包子铺等“老味道”,酱瓜的咸香、米酒的醇厚唤醒了人们舌尖上的乡愁;重现河里戏台听戏、银龄活动室互动等“老场景”,独特的“养老育幼”模式让老街成为连接代际情感的温暖纽带。如今的老街,既是村民安居乐业的家园,更是游客触摸历史、体验民俗的鲜活窗口。
资源巧串联
构建融合“新格局”
从王灶河老街出发,向北驱车10分钟,便抵达通东革命老区红色记忆馆。馆内陈列的步枪、泛黄的书信等实物,静静诉说着俞海清等革命志士的斗争历程。这条“红韵+古韵”的线路,正是正余镇“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提质”规划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正余镇以红色资源为线索,串联起邢柏村红色基地、俞海清故居与王灶河老街,打造闭环文旅线路。游客在记忆馆聆听革命故事,到俞海清故居感悟初心使命,再到老街感受红色主题街区,品尝特色餐饮,红色教育不再是枯燥的宣讲,而是可感可触的沉浸式体验。与此同时,依托高标准农田,正余镇精心设计“四季农事——春耕插秧、夏采鲜果、秋收稻谷、冬制年味”农事体验项目,让游客深度参与农事活动,体验传统农耕文化魅力。
一镇发展仅是一点,区域协同才能让资源“活”起来。近年来,正余镇与余东等周边区镇共建文旅合作联盟,推出联票优惠与主题联游产品,将王灶河老街纳入长三角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今年以来,正余镇已接待游客超万人。
品牌强赋能
释放增长“新势能”
今年以来,正余镇深挖老街特色,善用短视频、图文推送等多元传播载体,为乡村旅游造势,让“红色研学、古街漫游、农耕体验”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同时,正余镇积极寻访老街原住民、老工匠,收集散落在民间的传统技艺、民俗传说,精心编纂成册;在街内设置手工艺坊,展示并销售剪纸、竹篾等本地非遗产品;计划在农耕文化馆定期举办非遗体验活动,邀请游客亲手尝试剪纸、编织竹篾,让非遗技艺在互动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从王灶河老街的“点上出彩”,到全域农文旅的“面上提质”,正余镇正以融合发展为笔,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书写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