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好时节,春耕正当时。昨日,在四甲镇联同村,油菜田里一片金灿灿,旁边数十排整齐排列的大棚内,种植户们正在撒播、点播和良种育苗,致富“种子”正在蓄势萌发。近年来,联同村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探索形成了一条符合实际、彰显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得到有效提升,一幅产业兴旺、美丽和谐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组织引领,提振发展信心
近年来,联同村党组织通过不断升级提高,带动全村构建“一区一品”经济模式。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流转了1800亩土地种植高效经济作物,流转430亩土地用于稻麦轮种,流转460亩土地种植绿化,流转150亩土地种植贝母、柴胡等中药材。村民既能通过流转土地拿到土地租金,又能到农业项目区打工增加收入。党员干部积极收集各种农业项目信息,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下功夫,引导群众种植高效经济作物,以点带面,例如桥南的草莓种植、新协的芋艿种植、联同的葡萄种植,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给群众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自从村里发展蔬菜产业以后,我就一直在这里务工,80元一天,每月工资能够拿到2000元左右。这样既能够照顾家中的老人,还能够有一笔收入用于日常开销,真是一举两得。”在蔬菜基地上班的蔡晓红高兴地说道。“群众除了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等方式获得收益之外,还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721’发展模式,实现利润分红,真正实现了群众参与,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联同村党总支书记唐旭峰介绍。
党员带头,凝聚发展力量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一个村子想发展,取决于这个村的“火车头”作用发挥如何。示范引领路更宽,有了党员带头发展的成功经验,也逐步吸引着更多的党员、群众加入合作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基础得到了有效夯实。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引领力、号召力显著增强。
“村民不支持,我们就发动全村党员带头流转土地。通过反复召开群众会、谈心谈话会,挨家挨户做工作,说服群众。一次不行,多来几次,一来二去,群众工作也就做通了。”唐旭峰说,除了群众工作做得好外,为响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一年来联同村在美化生活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方面,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用于公益事业建设,建设水泥路22公里、修沙石路1000多米,新建桥梁3座,新建泵站3座,平整土地640亩,河道护坡2.5公里,疏浚河道25条,对全村主要干道配置了130多只垃圾箱,并派人定期清理,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产业兴旺,乡村振兴有底气
持续以党建引领各项工作,确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工作不偏向、各项资源有保证、各项任务有成效,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多年来,联同村在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多次得到市、区、镇的嘉奖。目前,联同村中兴公司三期、圣亿二期搬迁工作已开始,共涉及49户,大部分农户已签约,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
把党组织建到乡村振兴项目一线、产业链条一线,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面和工作覆盖面。今年,联同村将大力推行“党建+产业振兴”“党建+生态振兴”“党建+项目建设”等做法,主动融入乡村振兴中心工作、融入党员需求、融入群众关切,在源头融入、过程融入、核心融入中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