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海门实施“1532”大企业(集团)领航计划,到目前,大企业培育情况如何?区发改委主任俞军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工业大企业培育工作整体推进,大企业集群正在快速崛起。”
区域实体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大企业是压舱石,是支撑力。海门提出到“十四五”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税销售力争达到2000亿元,占全区总量的70%以上。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大企业。今年初,海门适时推出大企业(集团)领航计划,加大力度培育以百亿级、50亿级企业为引领,30亿级和20亿级企业为支撑的大企业发展集群。今年是实施领航计划的第一年,我区着力构建大企业培育机制,确保大企业培育开好局、起好步。据介绍,目前大企业培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前三季度,工业应税销售超亿元骨干企业达118家,较去年同期增17家,其中超10亿元15家,较去年同期增4家,全年有望突破20家;入库税金超千万元骨干企业58家,较去年同期增17家,其中超5000万元7家,较去年同期增3家。
大企业培育是个系统工程。今年以来,海门将产业、企业、企业家培育深入融合,通过政策激励、营商环境打造、个性化培育与企业转型升级深度对接,构建“1+8+N”政策体系,制定出台了《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意见(2021年修订版)》等激励政策,加大了对大企业扶持力度。搭建企业便捷高效的服务平台,打造“一网通办、一站服务”的综合性涉企服务平台,完成“海企通”2.0升级改版,新增企业“就医、就学申请绿色通道”“惠企金融服务”等功能板块,目前平台注册用户1800余家,发布助企政策、项目申报等各类信息350余项。畅通有求必应的诉求通道,破解企业重大难题20余件,受理涉企问题诉求近500个,八成以上实现直接办结,其余问题及时交办职能部门,实行全程跟踪督办,已办结问题企业回访满意度达100%。
因企施策,个性化培育。建立工业大企业(集团)培育库,区发改委组织专班,深入入库企业现场对接,帮助企业确立三到五年发展规划,共同探讨实现发展目标的路径和措施,现场协调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入库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到目前为止,第一批申报入库企业16家。当升科技公司是今年大企业培育中的一匹“黑马”,该公司以百亿级企业为目标,抢抓新能源市场契机,不断加大有效投入力度,积极开发新产品。1至9月成功进入30亿级企业行列,实现应税销售32.16亿元,入库税金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6.4%、500.2%。
与此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加快智能化、信息化步伐,推动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实现企业“质量效益”双提升。今年以来,中远重工、招商局邮轮、招商局重工等5家企业的5个产品获市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认定,当升科技等9家企业获评市级智能车间。
大企业集群的快速崛起,有效支撑海门工业经济稳健发展。今年1至9月,全区264家工业骨干企业累计完成应税销售643亿元,占全区总量的63.3%,同比增长20.8%,高出全区增幅20.3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入库税金20.9亿元,占全区总量的62.4%,同比增长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