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开发区获悉,开发区首批企业首席科技官已经上岗,80多名企业“最强大脑”,对内理顺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对外着力打通企业与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对接“最后一公里”。
江苏通光电子线缆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辉最近多了个新职务——通光企业首席科技官。“今年公司正在积极创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我将再接再厉,积极攻克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技术瓶颈,破解创新发展的科技难题,掌握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推动光缆产品、产业不断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迈进。”陈辉告诉记者,每天早上他安排好研发中心科研人员的工作,就到生产车间抽检产品,其间还要接几通客户的咨询电话。江苏通光电子线缆股份有限公司是从事光缆深加工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由陈辉主导研制的航空导线,成功打破美国公司的垄断,产品批量应用于国内各大主机厂的重点产品,并配套航空等战略工程。
据了解,推进企业首席科技官工作,目的在于聚集企业创新的“领头群雁”效应,给予企业创新人才地位,不断加强创新人才管理,发挥创新人才作用,以此推动企业发展。与以往只负责企业研发中心科研工作相比,企业首席科技官的职责更为多样,要全面负责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制订企业科技创新规划与战略,组织新技术研发应用,把握企业总体科技创新方向,指导把关企业研发过程中的技术难题,组织企业研发人员进行科研项目攻关,负责牵头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编制企业技术合作清单、技术难题清单,以及负责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等关乎企业科技创新的各个环节。
下阶段,开发区将围绕“科技人才三年行动计划”,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创新体制综合改革,大力引进集聚高校资源,深化完善科技新政,促进科技制度精准供给,让创新机制更加优化、创新投入持续增长、创新平台更加夯实、创新主体不断壮大、创新绩效明显提升、创新生态日趋优化,将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带动效应进一步放大。开发区力争通过3年努力,实现招引科创项目60个,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企业140家;R&D投入年均增长达1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50%以上;国家级省级孵化器达2家,加速器、众创空间数量达8家,新认定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25家;引进领军人才数24个、江苏省双创人才(团队)数24个、“东洲英才”数3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