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视窗>> 新闻中心 海门新闻>>正文内容

我区全力创建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作者:海门日报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1日 点击数:

安全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命脉。近年来,我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发展理念,把安全生产摆在极端重要位置,落实最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全力推进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夯实城市高质量发展安全根基。

系统谋划 构建城市安全“四梁八柱”

2020年7月,我区启动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第一时间召开创建动员会,制定实施方案,严格对标对表,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的工作理念,将省创建评价细则的49项内容拓展为275项具体任务,厘清板块部门责任边界,构建“各负其责、上下联动”的责任体系。“通过协调联动、挂图作战,目前这275项任务已基本完成,1月28日通过了南通市安委办组织的第三方专家评审,我们的创建工作阶段性成效受到了认可。”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杨杰介绍。我区从规划源头抓起,统筹城市布局的经济、生活、生态和安全需要,高标准编制“十四五”规划,科学制定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安全生产规划等12个专项规划,完善28类城市设施安全管理办法,把安全生产贯穿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全过程,构建支撑城市顺畅运行、保障城市安全的“四梁八柱”。

科技赋能 补齐城市安全短板弱项

近年来,智慧发光斑马线、行人闯红灯人脸识别系统、路口交通事故预警系统等新兴技术逐渐应用到海门人民生活中,对行人、驾驶员都起到了提醒、警示和指示作用。“原来行人、电瓶车闯红灯时有发生,一些交通路口运用了新技术,现在几乎见不到闯红灯的人了,大家遵守交通规则,安全事故也少了很多。”这是市民施女士的切身体会。我区发挥科技对安全生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着力解决行业领域实际问题。杨杰介绍:“比如中南和龙信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创新与应用,可减少施工作业现场劳动强度和作业人数,提高现场施工的安全性;振康机械研发的工业机器人,可为建筑施工、机械制造等领域企业装备升级改造提供技术支持,实现‘无人则安’。”

我区搭建城市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平台,整合9个重点行业领域监管系统数据,与区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同屏共治”,实现隐患数据实时更新、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控、应急处理远程指挥。同时全面推行“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风险防控机制,在全区1097个综合网格上叠加“应急格”“安监格”,赋予网格员安全隐患前端发现和报告的职责,与部门和区镇安监人员联动摸排风险隐患,激活城市治理“神经末梢”。我区融合科普与文化,实现以文促安,今年,启动建设VR智能安全体验中心,着力科普生产安全、城市消防、交通、居家、自然灾害等安全知识,侧重于工业安全,同已经建成的安全文化体验馆互为补充,向市民提供全面、立体、多维度的安全教育。

专项治理 夯实城市安全基础支撑

“全区通过一年的专项整治工作,排查治理了大概6万多项隐患问题,城市本质安全水平得到了有效保障。”杨杰说。城市创建与专项整治密不可分,我区推进创建工作与专项整治有机融合,深化城市建设安全专项整治,以点带面提升整体防控能力。紧盯城市安全关键领域,强力推进城市交通、供水、供电、排水防涝等基础设施建设,严格实施危房改造和城市更新项目安全管理,提高安全配置标准,拓展排查整治深度,强化全过程安全监管。转变发展理念,推进“砸笼换绿”“腾笼换鸟”“开笼引凤”,严把招商项目准入安全关,成立重大项目安全服务专班,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安全监管,提升产业、项目和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

去年以来,我区推进危化品使用安全专项治理,依托江苏省危险废物动态信息管理系统和企业“五位一体”信息平台,完善区应急指挥中心功能,实时监控化工企业的重点部位和关键装置,动态掌握危化品的生产、使用、储存等环节以及危废固废收集、存储、运输等情况。聘请国家级安全生产服务机构,开展“一企一策”诊断、检查和指导。2019年以来,我区深入推进化工企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工作,关停转产25家,实现化工园区摘牌“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危险源得到有效管控。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