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工业经济高开高走,今年1至3月实现工业应税销售357.27亿元,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我区工业经济持续稳增长,得益于大企业支撑,大企业是海门工业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区发改委主任俞军说。春光明媚,万物复苏,海门的重点骨干企业扬鞭奋蹄,投入到热火朝天的生产中,家家确立了新的发展目标,实施新的发展举措,迅速将企业做大做强,为海门勇当“两争一前列”领跑者争作贡献。
大企业支撑工业经济高开高走
“今年开局我们公司产销两旺,订单排到了下半年。”上海建工(江苏)钢结构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曹建烽说。上海建工钢构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钢结构生产企业,近两年来,公司在巩固提升建筑钢结构的同时,向工业模块、桥梁等高端市场转型,去年应税销售首次突破20亿元。今年更是开门见喜,1至3月,公司实现应税销售7.83亿元,同比增长100.4%。
上海建工钢构是我区大企业支撑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实体经济强,则海门强。近年来,我区将工业经济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重中之重,重点聚焦产业、企业和企业家,通过项目拉动、政策集成、挂钩帮扶、优化服务等措施,筑牢大企业培育基础。尤其是近年来,我区全力推进重大项目突破,工业企业规模快速扩张,去年全区百强工业企业中,出现了21家“新面孔”;16家应税销售超10亿元的企业中,5家是我区近年来实施的南通市级以上大项目。今年1至3月,我区264家工业骨干企业实现应税销售202.41亿元,同比增长33.2%,总量超过全区工业应税销售总量的“半壁江山”,支撑工业经济高开高走。
海门大艺机电工具有限公司是我区近年来新投产的企业,公司将市场开发与产品开发深度融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同步开发,今年第一季度实现应税销售3.48亿元,同比增长78.2%;入库税金844万元,同比增长367.9%。海门艾郎风电科技有限公司是大型风电叶片生产企业,产品主要出口海外,自前年试生产以来,企业产业规模呈现几何级数增长,去年应税销售近20亿元,今年首季实现应税销售4.27亿元,同比增长201.5%。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去年应税销售突破60亿元,今年以来,该公司半潜式平台、“海上炼油工厂”等多个“国之重器”下水、试航,1至3月份,实现应税销售7.22亿元。
产业链式发展催生大企业
大企业培育,产业是支撑。我区产业基础较为雄厚,近年来始终坚持以产业为导向,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通过补链、强链、延链,形成了高端家纺、现代建筑和先进装备制造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催生大企业。到目前为止,我区年应税销售超10亿元的大企业七成以上集聚在这三大产业。
在今年的区委全会上,区委书记郭晓敏指出:“始终把产业、企业、企业家作为海门高质量发展的‘三大法宝’,筑牢实体经济发展基石,推动经济运行稳中提质,力争规上工业应税销售、规上工业产值均突破千亿级大关。”我区紧扣工业经济发展“三大法宝”,加大产业发展谋划力度,以大产业建设支撑大企业发展。“坚持以龙头企业为支撑,加快产业链构建,扎实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俞军说。今年,我区聚焦“高质量对接沪苏、高质量优江拓海、高质量融入南通主城”三个高质量发展导向,围绕“3+3”产业生态群,重点打造循环经济、绿色建筑、高技术海工船舶、工业机器人、现代家纺、精品钢、生命健康、数字通讯8条优势产业链。
为了加快8条产业链建设,我区精心谋划、系统研究,建立“链长制”,每条产业链由一名区领导担任链长,并建立产业链培育责任清单,落实到部门、区镇和重点企业。据介绍,到“十四五”末,8条产业链培育目标是年应税销售2000亿元。
产业链构建是个闭环工程,头部企业、龙头企业是产业链的强支撑。我区以核心技术、关键部件、研发创新、领军人才和优秀企业家为重点,着力培育一批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放大平台支撑,优化对接服务,建立产业链供需对接和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促进龙头骨干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上下融合,推动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链是8条产业链之一,目前,我区已形成了以振康工业机器人为龙头的产业链,并集聚了16家企业,到“十四五”末,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目标实现年应税销售100亿元。
梯次培育构建大企业军团
近日,我区出台了大企业(集团)“领航”计划,建立大企业(集团)培育库。目前,区发改委正在积极组织今年“1532”工业大企业(集团)培育库的申报工作。
大企业培育是我区“十四五”期间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我区将产业链打造与大企业培育深入融合,系统谋划了梯次构建方案,出台了从中小企业到规模企业再到大企业培育的三大计划,即中小企业“护航”计划、规模企业“引航”计划和大企业(集团)“领航”计划。到“十四五”末,全区将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50家,其中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或专精特新产品)不少于10家、国家级制造业单打冠军企业(或产品)不少于3家;全区新增规模工业企业750家,力争培育30家年应税销售超20亿元的工业大企业(集团)。
我区在构建企业从小到大梯次培育机制的同时,实施大企业“1532”培育工程,实现大企业(集团)历史性突破。到“十四五”末,全区“1532”工业大企业(集团)年应税销售力争突破千亿元,占全区总量的40%以上,力争培育百亿元企业5家,其中500亿元企业1家;50亿元至100亿元企业5家;30亿元至50亿元企业10家;20亿元至30亿元企业10家,形成百亿级企业领航、50亿级企业带动、20亿级企业支撑的梯次递进、结构合理的工业大企业(集团)体系。
“大企业培育是个系统工程。”区发改委总工程师周杰说,我区构筑了“培育目标、重点任务、配套政策、保障措施”的工作闭环,建立大企业培育库,实施动态管理,“一企一计划,一企一目标,一企一服务”。进一步集成政策,在发放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大礼包”的基础上,专门构建大企业(集团)培育的政策支撑体系、服务体系,对首次入围江苏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集团)名单、税负率大于1%的企业,一次性给予1000万元的奖励。进一步优化企业服务机制,重点围绕大企业、头部企业、链主型企业,调整完善“双挂钩”机制,发挥区领导“双挂钩”渠道优势,切实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建立民营企业诉求直通车服务工作机制,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促进重点企业快速发展。
投资千亿元的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一期工程将于9月份竣工,有望今年进入应税销售30亿元企业行列,到“十四五”末力争企业规模达到500亿元。据介绍,今年我区计划新增应税销售30亿元企业3家、10亿元企业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