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自去年8月探索建立长三角跨区域长江禁渔联合工作机制以来,海门、启东与崇明三地不断加强合作,打击交界水域非法捕捞行为,长三角一体化禁渔成效显著,海门、启东、崇明三地非法捕捞者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7.1%、55.2%、89.6%。
长江入海区域是长江禁渔管理的重点区域,也是海门、启东、崇明三地共管区,此前不少别有用心的非法捕捞者钻“管辖权”的空子,专挑交界水域下手。2020年8月4日,海启崇三地签订长江禁渔联合执法备忘录,探索建立长三角跨区域的长江禁渔联合工作机制。
根据约定,三地实施渔政工作合作、信息沟通共享、联合执法行动、成立联络小组四项长江禁捕合作机制。渔政工作合作机制,即在各自的职权和管辖范围内,加强长江水域渔政执法,在长江交界水域查获的涉渔案件,按照谁查获谁处理原则,经调查取证后属于其中一方管辖的,及时反馈情况、及时移交、及时办理,在案件移送、调查取证、证据保全等方面相互支持配合。信息沟通共享机制,即不定期通报渔业捕捞领域涉黑涉恶相关线索,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联合执法行动机制,即根据渔汛及潮汐规律,三方不定期在交界水域开展专项联合执法行动。成立联络小组,即明确双方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负责日常工作的联系沟通和联合执法等具体工作。
签约以来,海门、启东、崇明三地互联互通,频繁合作,强力打击交界水域非法捕捞行为。截至目前,海崇、海启两地跨区域联合执法7次,三地跨区域联合执法两次,联合执法共查获相关案件4起,其中1起涉及刑事案件,已移送公安部门。
长三角禁渔一体化有效破除了地域壁垒,使三地长江禁捕实现时间上同步、空间上全覆盖,非法捕捞者无法跨区域找到真空地带和时间差,实现了“1+1+1>3”的禁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