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建设分“五个带”实施,其中之一便是打造沿江沿海风光带。昨日,记者从多部门了解到,建设工作已如火如荼展开,我区将以国际化视野统筹做好沿江区域“五带合一”规划方案,打造可漫步、可穿行、有温度、有活力的沿江沿海风光带。
记者从海门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该局正在加快编制沿江沿海空间布局规划,合理布局垂江道路,连接景、产、镇、村。同时统筹推进合围区域设计,科学布点休闲驿站,设计步行绿道、骑行道,打造慢行系统,充分体现自然和人文特色;合理开展沿江绿化、防护林改造;做好相关区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与土地指标调整。该局副局长崔勇告诉记者:“前期跟相关部门主要研究了沿江风光带的土地现状,规划的匹配情况,沿江沿海林地、湿地的情况,相关数据已报送设计单位,初步方案将于5月底前完成。”
去年底,我区实施青龙港综合整治工程(江堤提标部分),如今,为配合沿江风光带建设,江堤建设标准将进一步提升。“我们结合青龙港生态绿地项目同步进行打造,原来堤顶道路设计宽是9米,现在拓宽至12米,增设了慢行道、分步行道和骑行道。”区水利局工程运行管理科科长郁杰弓介绍说。昨日,记者在现场看到,近60名工人正在进行钢筋绑扎、灌砌石护坡等工作,目前已完成挡浪墙70%的施工任务,灌砌石护坡已开工建设。“这一段工程共1300米,目前已完成700米,我们现在日夜赶工,准备在6月底前完工。”现场负责人陈波说。据介绍,我区将利用两年时间,全力推进沿江沿海岸线贯通,加快实现堤顶道路全线连贯通达;以现有一线挡潮堤为基础,通过堤防防洪能力提升或改道新建等方式,实现堤坝双向两车道的汽车观光道全线贯通,沿江绿化景观全面完成,形成滨水公共空间体系。
“为打造好张謇历史人文记忆轴,我们找了国内最顶尖的三家单位进行策划设计,将在4月初进行首轮方案的汇报。”区文广旅局副局长瞿丹介绍。沿江沿海风光带建设将强化顶层创意设计,对接南通沿江沿海整体规划和《设计导则》的要求,系统设计旅游线路,串联产业园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现代农业园区等。高度重视创意策划和设计,根据沿江沿海各区镇资源条件,围绕风光带建设和张謇历史人文记忆轴、红色基因、江海文化等,科学开展主题策划,谋划打造高端精品项目,在沿江沿海打造更多经典项目,让风光带成为内涵丰富、品质高端、文化传承的旅游目的地。
我区将高标准打造示范段,加快推进东布洲、南布洲、青龙港、謇公湖等重点功能片区建设,提升全线亲水性、畅达性、舒适性的贯通体验,打造集生态、绿色、活力于一体的城市片区。到2021年底,建成高标准特色示范段两个;到2023年底,沿线各示范段基本建成。记者了解到,目前,东布洲长滩公园提升项目已经启动,正在进行土地平整,即将种植花卉。计划植入文创元素、安装艺术品装置、优化漫步道,完成5000平方米马鞭草花海的种植及3000平方米微地形的土地整理;全线安装5.5公里长的江堤路灯,建设两个高端一体式装配型公共厕所,增加公园内长凳休闲座椅等配套设施;围绕东布洲长滩公园改造疏浚3.5公里长的“江州河”,并完善河道周围景观;新建首期约3.5公里的骑行道,将东布洲长滩公园建设成为生态保护、人文景点、滨江生活相融合的自然公园。
同时推动沿江沿海“体育+旅游”重点板块建设,规划不同类型的健身活动空间和场所,完善文体活动功能。策划一批精彩纷呈的活动赛事,打造集时尚休闲、健身娱乐、滨江生态、品质生活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体育竞技比赛基地。举办沿江马拉松赛、自行车赛、龙舟赛等各项体育赛事,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打造户外健康生活魅力空间。形成一批体现江海渔情、农事体验等特色的农业体验园、农庄渔村、采摘果园、特色民宿等高品质乡村旅游点,推广一批体育旅游精品线路,通过垂江垂海道路串珠成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