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省委宣传部和省文明办命名了第七批江苏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南通海关驻海门办事处监管科副科长蒋政获评“岗位学雷锋标兵”。
2009年,刚从作战部队交流回到地方人民武装部工作的蒋政,在电视上看到了一则爱心人士关心帮助西部贫困儿童的新闻报道。画面中,孩子们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深深打动了他。蒋政通过栏目组联系到了这位爱心人士,并与两名贫困小学生建立了一对一资助关系,一直到两个孩子读完初中陆续参加工作。2012年,蒋政转业到南通海关,负责江苏海门叠石桥市场贸易采购改革试点工作。工作虽然繁忙,但蒋政依然坚持着自己的善心善行,从资助两名学生到资助30多名学生,受助的学生从汉族到藏族、回族、维族、布依族、水族,蒋政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捐资助学路。更令人欣喜的是,在蒋政的影响下,10多位爱心人士也加入其中,以捐钱、捐物、捐学习用品等形式,让更多贫困学生走进课堂、安心读书。
对蒋政来说,一次次捐资助学就是一点点微光,照亮了贫困学生的未来;对于海门来说,一位位像蒋政这样的好人如同一股股暖流,润泽着这片大地。
近年来,海门围绕《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开展“最美海门人”“中国好人”“文明家庭”等推荐评议活动,涌现了一批道德典型。截至目前,全区已产生“中国好人”19名、“江苏好人”29名、“年度最美海门人(群体)”40名,形成了强大的榜样力量。全区各地依托道德讲堂、好人馆、村居善行义举榜等阵地,开展道德典型学习宣传活动,讲述好人故事。学好人、做好人的浓厚氛围在城乡大地兴起,不少市民以志愿服务等形式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2020年,全区共有4人、2个组织、2个项目、1个社区获评南通市志愿服务先进典型,1人获评江苏省优秀抗疫志愿者。
为了让好人有好报、有德者有所得,海门积极加大好人礼遇力度。由政府注资,在全省成立了首家县级市美德基金会,同时推进区镇(村居)美德基金建设,加大对道德人物的奖励力度和对贫困道德人物的扶持力度。春节前夕,区文明办专程走访慰问各级道德模范,送上新春祝福,了解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及时给予帮助。每一次的心手相牵,都是一次温暖力量的传递。“江苏好人”吴智勇,每逢佳节都会慰问帮助贫困家庭、孤寡老人,20多年不间断;河北疫情严重,被困当地的海门人施杰,脱下职业装戴上红袖章,成为抗击疫情的志愿者;老人在超市突发疾病,区人民医院医生宋杰275次紧急按压,从“死神”手中抢回老人的性命……在这座充满爱的城市里,一个个平凡的海门人在各自的工作和生活中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共同守护着我们的家园;每一个故事都散发着独特光芒,点点微光汇聚成了漫天星辰,璀璨夺目,为身处困境中的人照亮前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