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十五届七次全会吹响了海门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坚定扛起“走在前、做示范”的使命担当,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海门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新号角。三厂工业园区认真传达学习贯彻区委十五届七次全会精神,聚焦高质量发展持续争先进位总目标,开展“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服务业发展攻坚年”“机关能力作风建设提升深化年”活动,实施“一核”(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海门新实践中走在全区前列、争做全区示范)、“六区”(高水平全域党建引领区、高质量转型发展示范区、高颜值城乡融合样板区、高标准民生福祉普惠区、高效能社会治理先行区、高品位现代文明展示区)发展战略,为海门加快打造“一示范四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产业兴则经济强,产业优则动能足。去年1月~11月,三厂工业园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9亿元;工业应税销售77.07亿元,其中规上工业应税销售66.22亿元;工业入库税金4.93亿元,同比增长15.4%;外资到账1070万美元。47家规上企业中,14家应税销售收入超亿元。“园区将聚力发展生命健康、新能源材料、精密装备智造三大集群产业。依托慧聚药业、瑞一医药等医药龙头企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CDMO及医药制剂产业;依托容汇锂业、新玮镍钴等行业龙头企业,重点发展锂电新材料产业;依托特种钢产业链龙头企业中兴装备,不断延伸精密装备智造产业链,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昨日,三厂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冯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道。同时,三厂工业园区将围绕“以二带三”,剥离研发、销售等服务环节,推动维柏思特、中兴装备、新玮镍钴等企业主辅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埃夫科纳、瑞一医药、施贵特等研发型总部经济业绩提升,关注支持开美化学、贝斯特化工、飞拓界面等企业在外发展,制定回流政策,打造总部型、研发型、服务型、销售型经济集群。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完善生产性、消费性、知识型等服务业企业入驻奖励政策,支撑产业创新集群融合互动。力争全年应税销售增幅20%以上。
项目是拉动经济增长和提升园区实力的“主引擎”。三厂工业园区去年全年开工重大产业项目3个,新认定“专精特新”项目2个,容汇锂业技改项目、天承光电新建项目被认定竣工达产,园区项目建设连续三个季度授红旗。展望2024年,三厂工业园区将继续坚持以更大力度攻坚重大项目,培育经济发展新优势。积极推进产业链招商、本土能人招商、重点区域招商,力争在超50亿元、超20亿元项目、服务业项目、外资项目、科创项目等取得新突破。加快招商项目落地转化,定期召开招商引资汇报会、调度会,提升招商实效。纵深推进大生科创园“双区”建设,南区围绕生物医药CDMO制程及制剂生产、锂电新材料、新一代功能性食品及甜味剂等优势产业,确保年内至少2个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北区围绕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定位,力争再有1~2个重大产业项目落地。“通过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加强重大产业项目全周期管理。全年确保落地重大产业项目不少于5个,服务业项目不少于20个。一季度确保新开工、竣工重大产业项目各1个。”冯军表示。
新时代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的重要支撑作用。2023年,三厂工业园区招引科创项目20个,认定15个,完成产学研合作项目20个;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5家;高企培育目标企业注册75家、预诊断73家,专利布局企业58家,科小企业入库41家。中兴装备、埃夫科纳成功入围今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申报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集群初步成形。“下阶段,三厂工业园区将加快推动容汇锂业、中兴装备、慧聚药业等数十家领军企业建成创新团队,力争再培育 1~2个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储备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不少于15家。推动安姆普客、依科过滤、维柏思特、海发水处理等隐形冠军型企业强链补链延链,力争2024年容汇锂业创业板上市,慧聚药业、埃夫科纳报会,且再有1~2家企业上市入轨。”冯军说。此外,三厂工业园区还将构建中小微企业梯度培育体系,重点排查营收500万元~2000万元企业,加快纳统入库,2024年拟新进规企业5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推动慧聚药业国家级实验室、瑞一医药研发总部形成成果。扎实推进“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全年新增“智改数转”项目10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