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在常乐镇张謇故里小镇建设现场看到,一座座建筑拔地而起,多处历史建筑修缮如新,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一片繁忙景象。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盛赞张謇,使我们受到极大鼓舞,进一步提振了争创全省有影响力的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勇气和决心。”常乐镇党委书记顾闯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该镇大力弘扬张謇精神,以张謇故里小镇建设为龙头,重点围绕生态振兴和产业振兴,镇村协同、全域推进乡村振兴。
据了解,作为省级重大农文旅项目的张謇故里小镇,目前已提前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核心区一期14栋主体建筑进入内部装修阶段,10处文保建筑完成外立面修缮;颐生传统村落片区中的长泰街等项目有序推进,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的“无终·艺术中心”主体结构完工,酒厂河景观改造工程全线动工,占地115亩的小镇示范田园区项目也已启动;小镇板块中的中南村美丽乡村、颐生村特色田园建设年度项目相继竣工。
南通环球塑料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高端食品包装膜的外贸企业,今年在疫情下“危”中觅机,投5000万元新增了一条生产线,与盒马、叮咚等新零售巨头签署了合作协议,全年销售额过亿元,入库税金达1100多万元,同比增长60%多。“非常感谢镇党委、政府在疫情中帮我们指引了方向,还帮忙解决了员工短缺、防疫物资不足等许多困难,让我们尽早复工复产,目前销售形势很好。”公司总经理助理戴进军深有感慨。同样得益于镇党委、政府的“保姆式”服务,新凤祥铸造、百卡弗食品等多家企业扩大产能、拓展产业链,今年产销形势很旺。据常乐镇副镇长蔡向忠介绍,该镇今年前11个月工业入库税金已达9351万元,同比增长16%,增幅列全区区镇第一。同时,该镇还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文旅经济”等绿色经济,前11月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5亿元,总量列全区镇组第一,同比增长26%。
与此同时,常乐充分发挥小镇建设的引领力、辐射力和带动力,按照“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全面开花”的思路,以切实举措让农业农村强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百姓群众富起来。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其重点之一,常乐出台了《三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引导各村创新实施“一村一品”,多举措培育壮大村集体。同时大规模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各种绿色产业,让农村既富又美。今年全镇新建高标准农田1.1万亩,新建连片400亩以上稻麦轮作示范区2个、200亩连栋温室园艺基地1个;新培育新型合作农场1个、优绿蔬菜等农业龙头企业3家;新开工艺北木业等规模农业项目5个,总投资22.3亿元,创历史新高;还成功申报了省级绿美村庄、省级苗木特色村、省级主题创意农园各1个。
中南村的高效连体大棚内,绿油油的蔬菜长势喜人。“这种大棚可一键开关遮阳网和薄膜,还可自动喷淋、滴灌,精准控制光照、温度、湿度,能种出高品质的果蔬。”该村党总支副书记包惠益笑盈盈地介绍,针对耕地面积少、村营收入不高的问题,中南村走出了一条村企合作发展大棚经济的新路径,新改造的高效连体大棚一部分赠给村民进行高效果蔬种植,另一部分由村集体经营。今年村集体经营的30亩大棚,上半年种植西甜瓜、下半年种植蔬菜,收入达到40多万元;另30亩大棚种植猕猴桃,预计产出时每亩年收入能达2万元。同时,该村通过经营服务、土地出租与发包等多渠道获取收益,今年村营收入达114万元。目前还在建设一个农产品加工项目,明年村营收入预计超200万元。
官公河村依托九龙岛文化湿地,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项目,已开发红色沉浸体验、鲜果采摘、游园游船以及农耕文化、知青文化展示等多个农旅项目,成功举办“草莓采摘节”“捕鱼节”等活动,还建立了“红河”党建培训基地,着力打造常乐版“沙家浜”。今年尽管受疫情影响,但该村旅游和培训收入也有20多万元。该村还是远近闻名的“草莓村”,通过出租450亩大棚和其它土地,年获取租金40多万元。同时通过房屋出租、水面发包和土地复垦等,也获取了不菲的收益,今年该村集体收入达到134万元。
常乐镇其它各村也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如如意村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苗木经济,常中村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做大果蔬经济,麒新村通过盘活资产大兴物业经济等等。截至目前,全镇23个村,今年村营收入个个超百万元。